西藏之行一:儒家文化濡染的最后一站——天水
第一天:7月6日,出发
早上6点半,我们十三人,暂别家乡魏都,乘中巴向西直奔,连汉唐盛世的代表区洛阳、西安也一晃而过。
从路标看,豫陕交界的“函谷关”引发我对古人战马嘶鸣、东征西战抢掠地盘的沉思。“这里还是‘紫气东来’传说的发祥地”,老马说。是的,道家创始人李耳西进隐居,走到这里,被关令尹喜所困,无奈之下在此创作流芳百世的《道德经》而成为道家始祖。陈仓、街亭,又唤醒我对诸葛亮、马谡、魏延的怀念——当初,“贤相”诸葛亮拒听大将魏延建议,从汉中走子午道直取西安,而要舍近求远,来个大迂回,向西绕行数百公里,过祁山,走街亭,到天水(祁山道)。甚至连可直达宝鸡的陈仓道也不走。这是谨慎,还是陈寿评价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晚上7点半左右,达甘肃天水——三国名将姜维的故乡。
大概从咸阳出来,就发现车一直在“逆流而上”,甩也甩不掉,延续数百公里。时而车左时而车右,不断交叉。它黄、红主色,难以辨析,浊而稠,急且湍,裹挟泥沙,拍击两岸,呑噬投入怀中一切,滚涌向前,势不可挡。什么河?领队说:“渭河。”我肃然起敬:黄河第一大支流!“泾渭分明”的“渭河”原来在此!哎,成语的真面目至今我才目睹。哦,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
下高速,入天水市区。由于时差,天尚明。“热烈祝贺第#届伏羲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的字样一闪而过——难道这里刚刚举办过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文化”,不是在我们许昌东边的淮阳吗?每年的二月二、三月三,淮阳祭祀伏羲的香火、香烟,数公里之外都能闻见。“伏羲文化”怎么在这里?难道天水也与伏羲有关?
原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生在天水,定都并葬在淮阳,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龙城天水”之称。应该说,伏羲是生在天水,功在河南,葬埋淮阳。我不仅惊叹古人“行万里路”的开疆拓土。伏羲,从西北一隅,翻秦岭,过渭河,披荆斩棘,徒步直抵中原腹地。黄帝,生在中原的新郑,却西渡黄河、北越太行,翻山越岭,在山西建功立业并葬于黄陵。我们的两大始祖,一个从西东进,一个从东西出。正是这东进西出,奠定了中国版图之雏形,也孕育了华夏文明。当时,且不说有没有人为阻挡,只从客观上说,没有路,没有交通工具,没有标识,甚至没有方向,仅与大自然的斗争,就需何等意志,何等毅力,何等信仰!
“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有许多传说,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他出生和成婚。传说中的伏羲人面蛇身,因他母亲在一个名叫雷泽(今天水)的地方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出生的。后来,一次洪水吞没了整个人类,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存下来。要使人类不致灭绝,他俩就必须结为夫妻。但兄妹成婚毕竟难堪,于是他们商量由天意决定。怎样决定呢?兄妹俩各自拿了一个大磨盘分别爬上昆仑山的南北两山,然后同时往下滚磨盘,如果磨合,就说明天意让他俩成婚。结果,磨盘滚到山下竟然合二为一了,于是,他俩顺天意成婚,人类从此得以延续。
伏羲还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结绳为网,捕鸟打猎,发明瑟等乐器,创造历法,……。另外,他还取蟒蛇身,鳄鱼头,雄鹿角,猛虎眼,红鲤鳞,巨蜥腿,苍鹰爪,白鲨尾,长鲸须,创立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使中国成为“龙的传人”。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至今已举办二十九届,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恕我直见:许昌的“三国文化旅游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晚上宿在渭水之滨的某宾馆。这里的渭河,借着内地常见的两岸霓虹灯看,显得极为平静,完全没有了白天途中所见的狂奔无羁、滚涌向前之势,像勒住了缰绳的马,缓缓行进。也没有了白天泥沙俱下、浑浊不堪的风貌,甚至在微风吹拂下,还卷起层层涟漪,加之下着雨,它显得秀丽端庄、温润可爱。
从明天起,就要进入青海,进入藏区,就要体味与中原文化完全不同的藏传佛教韵味。这霓虹灯下的雨中渭河,渭河两岸的天水城,即刻成为我们西行中儒家文化濡染的最后一站(不是驿站哟),无论伏羲文化还是三国文化,都引得我再回头一眸。
晚饭,尝了天水的特色小吃——暖锅。好吃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