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古典老师一个职场教育的课程,收获颇深。对他归纳的人与问题的关系印象最为深刻。
解决问题的层级划分
解决问题的层级(笔者自绘)第一种,不觉得自己有问题,看不到问题;因为没问题,自然也不会成长,他们是一群已经停止成长的人;
第二种,能看到问题,但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全都是别人的问题;这种人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他们会不断的抱怨和甩锅,抱怨时代不好,单位不给力......
第三种,能看到问题,也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希望别人帮他解决;典型的小学生心态。
“想象一个小学生,他的鞋带是松开的,他站在那里自己不系,眼巴巴看着你...希望你走过去帮他系上,得不到回应就生气。”
其实自己的问题,别人可以支持你解决,陪你解决,但怎可能替你解决?人生是个你自己的项目,你要自己解决。
第四种,能看到问题,希望自己来解决,却希望能给他一个标准答案;这种人是好学生心态。好学生比小学生有进步,他承担起来了自己的问题。
但对与做项目,他还是有幻觉——他不知道知识也许有标准答案,而行动是没有的。每个人能力不同,背景不同,想要的不同,答案就会不一样。
大部分人的知识焦虑也从此而来,他们不断的翻书听书,希望找到一个公式、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个大神来救命。但其实答案不在书上。
第五种,他们清楚自己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少数人的,然后做自己的决定,之后再认真执行。他们是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第六种,当然还有最牛的一群人,像乔布斯,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人,他们不是等着解决问题,而是主动的向未来提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开始着手解决。这些人不仅是终生学习者,而是终生提问者。他们是最厉害的人。
3个好习惯轻松做到Leve5
习惯一:遇到问题,想三个解决方案,通过比选,选一个最优。当然你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答案去征求专家意见,最好不要什么都不想就去问。
习惯二:如果自己想不到答案,那就百度15分钟或者读书2小时,看看是否有能有答案。这里需要注意的事,很多复杂的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这里要找的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框架(模型),比如5W2H模型、黄金圈法则、六顶思考帽等。以5W2H模型为例,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What:需求(问题)是什么?
- Why: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问题)?业务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通过前一个问题,能帮你过滤掉本不属于你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产能;后一个问题能帮你快速建立起对这个需求的认知框架,起码确保大方向上跟业务是一致的
- Who:谁提的这个需求(问题)?这个任务是想解决谁的问题?我熟悉他们吗?
- Where:问题中,碰到问题的用户在哪里?发生问题的场景是什么?
- How:如何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老板能给我什么资源?我可能调动哪些资源?
- When:老板、业务方希望需求在什么时候完成?我能够完成的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是否受其它上游衔接任务完成时间的影响?
- How much:对于它,我能完成到什么程度?收益和成本预计是多少?
习惯三:如果习惯一和二都搞不定,那就付费找专家,或者请朋友吃饭,让他们帮忙找答案。自己一定要出点血,否则还是不会动脑的。
面向未来,做正确而难的事
在这个时代,做到LEVEL5可能也是不够用的。李嘉诚提醒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的做事情更重要”,所以需要面向未来,自问自答,选择目前自己最应该做的。这么做可能有难度,但正所谓“面向未来,做正确而难的事”。因为难所以也会有门槛,从积极的心态讲,做好之后就是打造了自己的护城河,这样你就轻松成为了一个终身的问题解决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