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洛阳平面布局复原
东汉都城洛阳城的遗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5公里、白马寺东1公里处的地方。
汉 魏 洛 阳 城 遗 址 平 面 图东汉光武帝于建武元年(25AD)定都洛阳。主要原因是关中地区在两汉之际的战乱时遭受的破坏十分严重,关东一带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经过165年,到初平元年(190AD),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并“焚洛阳宫庙及人家 ”,洛阳城遭到彻底的破坏,到建安元年(196AD)汉献帝自长安回到洛阳城时,连可以居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由于洛阳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所以继东汉后,曹魏、西晋、北魏,又都在这里陆续建都。由于北魏洛阳城建城的年代最晚,在城市的形制和布局上都改变了东汉洛阳城的旧制,废弃后,不再有别的朝代在这里建都,所以北魏洛阳城的遗迹保存得最好。因此现在称洛阳城都叫“北魏洛阳城”或“汉魏故城” 。
东 汉 洛 阳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一、城墙与平面形状
东汉洛阳城的东、西和北面的城墙,至今仍残留在地面上 ,东城墙残长3895米,西城墙残长约3500米,北城墙全长为2523米。南面的城墙,由于洛河改道而被冲毁,已无迹可寻。
全城的平面形状基本上呈长方形。
二、城门和城内主干道路
共十二城门,东、西二面各有三个城门,南面有四个城门,北面有二个城门 。《御览》引《汉官典职》上说:“洛阳有二十四街。”经过钻探和发掘,只发现了4条纵街,4条横街。
三、宫殿区
宫城位于城中部偏北,平面为长方形,在宫城南部有一夯土台基,当是宫殿基址。可能是东汉时期北宫的殿址。
四、其他建筑
据《汉书·光武帝纪》记载,东汉的辟雍、明堂、灵台都建于建武中元元年(56AD),各种记载都说明它们的位置在洛阳城南,这已被考古工作所证实。
东汉洛阳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分布图 东汉洛阳城灵台遗址平面图 汉魏洛阳城太学遗址出土汉熹平石经残石(拓本)1.《仪礼•燕礼》经文(8011号)
2.《仪礼•特牲》经文(8009、 8071号)
3.《仪礼•既夕》经文(8018号)
4.《鲁诗•南有嘉鱼》经文 (8004号)
5.《论语•八佾》经文(8065、8025号)
6.《仪礼》校记(8001 号)
7.《春秋•襄公》经文(8039号)
8.《鲁诗.X|雁》经文(8030号)
五、东汉洛阳城南郊的刑徒墓地
1. 墓地概况
经调查而知墓地尚存五万平方米左右,发掘了不到三千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22座,刑徒墓 800多块。这批墓葬的年代据墓砖的纪年刻铭,从东汉安帝的永初元年(107AD)到安帝的永宁元年、二年之交(121AD),共计不到十四年的时间。
2. 关于刑徒墓砖的研究
全部刑徒墓砖都是利用各种废弃的建筑用砖来刻写铭文的。因而其形状很不一致。基本上有二种砖,一种大砖,是汉魏故城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用砖,48×24×12厘米,一种是小砖,26×13×6,32.8×16.4×6.4厘米。大小砖均为素面砖。
历年来勘探实践显示,当时的手工业遗址主要分布于城外。但至今被清理的,几乎全是砖瓦窑址,只有个别窑址可能专烧陶器器皿。其他手工业遗址尚未被揭露。
分散存在的砖瓦窑址,在城周围屡见不鲜,而规模庞大的大型汉砖瓦窑场仅见城东的西罗洼村附近的一处。它显然是一座官营窑场,产品主要用于营建官属建筑。
原作者: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臧德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