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刺客一直被用于政治或私人恩怨,来谋杀或暗杀他们的目标,他们大都单人行事,有的也是多人协作,大多受过专业训练,有的即使没受过训练,也也有非常强大的武功。有的为了名声,有的为了钱财,也有的为了国家……,然而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刺客”,我们都回想起荆轲刺秦,但我今天要写的,恰恰是他不是刺客!
在《刺客列传》中,提到了许多刺客,有曹沫、豫让、聂政。
这三个人都是刺客,我们一个一个来与荆轲做对比。看看荆轲有没有当刺客的资格。
先来看曹沫,曹沫有刺客的勇敢,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害怕,就求和献出自己的城池,齐桓公与鲁庄公订立盟约时,曹沫拿出匕首威胁齐桓公归还土地,齐桓公考虑到自身安全,最终归还土地,曹沫在离开时面不改色,即使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也是谈吐从容如常。
荆轲也很勇敢,他到了秦国在将要刺杀秦王之际也是面不改色,秦舞阳已经吓破了胆,底下的大臣都很疑惑,荆轲还笑着对秦王解释,才没有让刺杀的事败露。
再来看豫让,豫让最能体现的就是“士为知己者死”,为了给自己的知己报仇,他第一次没有刺杀成功,随后他把自己自残成另一副样子,然而第二次还是没有刺杀成功,但是襄子(豫让要刺杀的人)答应他,让他刺几刀自己的衣服。虽然最终没有刺杀成功,但是他已经尽了自己的全部能力。
而荆轲呢?他虽然不是为了自己的知己,但是他的剑法并不到位,他将一切外界事物都弄得有理有条,然而自己的剑法却没有在意,尽享荣华富贵。他并没有尽到自己全部的力量。
再来看聂政,当有人过来寻找他希望他能够刺杀宰相的亲戚时,逆症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考虑到自己现在的状况并不足以保证自己家里人的安危,因此,他等到把姐姐嫁出去,自己的母亲去世再去寻找那个人最终刺杀成功。
然而荆轲并没有考虑周全,他在秦王那里暴露了太多自己的信息,导致他刺杀失败后秦国直接灭掉了,指使荆轲刺杀他的国家的国家。
只对比并体现不出来荆轲是不是刺客,我们来从他的一生具体分析。
一.荆轲论剑——无刺客的勇气
在荆轲没有接受刺杀秦王之前,《刺客列传》中说过,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果已乘车离开榆次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荆轲武功似乎并没有那么好,而且别人瞪了他一眼,他就灰溜溜的跑了。他并无刺客的勇气。
二.接受使命——并没有刺客果断
《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部分的一段讲述了燕国的形式的危急,太子丹找到了荆轲,希望他能威胁秦王归还六国土地如果做不到,就把秦王杀掉,而荆轲在这时并没有显示出刺客的果断,他吞吞吐吐,最终无奈的接受了。
三.刺前准备——(1)无刺客的麻利
荆轲接受使命之后,并没有立即作准备而是享受着太子丹给他的荣华富贵,等到秦军已经逼近齐国,才开始做准备,荆轲劝樊将军自杀得到他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获得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然而还是没有去行刺的意图,最终太子丹实在等不下去,催促荆轲,荆轲也因为太子丹的催促大怒,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刺前准备——(2)尽显谋士风度
荆轲接受使命之后,知道面见秦王并完成行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科向太子丹提出将樊将军的头颅及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以求得一个行刺的机会,太子丹不忍让樊将军自杀,荆轲,于是自己去说服樊将军,其起凡将军对秦王的仇恨在层层激发下樊於期将自己的头颅给了荆轲,随后寻得天下锋利的匕首,与秦舞阳到达了秦国,他贿赂秦王的宠臣以获得面见秦王的机会,不得不说荆轲,还是很聪明的!但《刺客列传》中的这一段,并没有提到荆轲练武的一个字,这衬托出他的谋士风度。
三.刺秦失败——(1)并没有考虑周全
荆轲虽然很聪明,在刺杀前尽显谋士风度,但他并没有考虑到如果刺杀失败的后果,他面见秦王时直接透露出自己是从燕国来的,导致自己死后,燕国迅速被灭自己的朋友也被连坐,家破人亡!
(2)刺秦失败——剑术不到位
太子丹为了让荆轲成功刺杀秦王,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并且涂上了毒药拿人实验只要沾上一点血,没有不立刻死的,然而荆轲刺杀秦王时秦王并没有死,这说明荆轲的匕首基本上连碰都没碰到秦始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荆轲的剑术不到位,然而,荆轲在刺杀前,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对底下的人说荆轲论剑有不恰当的地方,荆轲从那儿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剑法不好,然而在他答应太子丹刺杀秦王后,荆轲并没有练习自己的剑法,而是享受着太子丹给他的荣华富贵。
从前面的刺客与荆轲的对比,到从刺杀前到刺杀后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荆轲有好多好多的缺点,以至于他并没有当刺客的资格。
那荆轲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刺客的代表呢?我认为虽然荆轲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的意图始终是不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成为刺客的代表!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