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喜马拉雅里马东携奇葩说团队的好好说话课。
听试听课时很喜欢,他的课很有针对性,针对各种场景掰开细说该如何应对。进入正课后,一度非常不舒服。于是就一边听,一边感受自己的不舒服。
我心说:“这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然后就把它上升到道德标准,这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吗?
然后我立刻觉知了自己的排斥,也瞬间秒懂哪里来的这种排斥。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中从来都是这样的,不坦诚。人前热情洋溢,人后嗤之以鼻。这种不一致贯穿我的童年。所以我无法面对这样对说话的修饰。
然后又有个念头:马东他们一帮人开这种课,不是教人骗人吗?他们怎么不考虑后果呢?然后就极具画面感地出现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场景。之后,我又开始反驳自己:人家哪句话教你骗人了?抛开你的偏见,客观看待,说些给大家都留面子的话哪里错了?
如此这般,不停内心冲突。
凡是有冲突的地方,就说明自己的不接纳,不接纳不意味着对方错,正视这个不接纳。
于是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逻辑,为何我觉得这样的课会导致虚伪,会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
突然我想到了方法论。是的,是方法论的问题。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万变不离其道。软工理论当中,根基是对质量的关注,在其上生出步骤、方法和工具。对质量的关注好比一,步骤好比二,方法好比三,工具好比万物。万物此消彼长,生死轮回,而遵循道。道不变,而万物易变。所以最易被淘汰的是工具,其次是方法,再次是过程,而对质量的关注则不会变。
马东的课,是解决说话的艺术,是术,是工具,最多是方法和工具的结合。他们在讲授的时候,脱离了道,没有结合人的初心,所以给它安怎样的初心都可以。于是我的小六人格又出来搞事情了,给我编排出各种初心之下此术害人之举。
想清楚了这个,再来听这个课就好受多了。因为在我的内心当中,为这个术打好了根基。我可以在我的这个范围内保证上下的一致性。于是我就可以接受这门课了。
看评论,发现大家对这门课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觉得这样子的方法并不是很好用,也并不是可以处理所有的情况。这正是工具的缺陷所在,他可以应一时之需,但没有没有根,它会很快被时代所淘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