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曾明完全从实际情况出发,给同学们详细畅述,在救溺水者时,“因能”的重要性,以及人性光辉最应该闪耀的,应该在能力范围之内。
曾明不落俗套,通俗易懂的讲述,让一班学生对现实生活存在的敏感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也深刻认识到,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任何背负着伦理道德的莽撞行为,都将会是一场悲剧;任何只图道德虚名,而白白牺牲生命的行为,也不是什么人性的光辉。
新颖的论点,深刻的剖析,全新的视角,完全颠覆了大二(35)班的全体同学的所见所闻。
发自内心的掌声有些震撼,“吓”得曾明连忙央求同学们,保持克制,以免影响其他班级的上课。
欢快的气氛缓缓平静下来后,又一个女声响起:曾老师,你所讲述的,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
我想问一下老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又是怎么处理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曾明一听,心里就乐了,这个问题对自己来说,不仅仅是现成的,而且也是最简单的。
当然,如果曾明没有切身体会,那么这个女生提出的问题,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回答。
曾明笑着说道:同学们,两个多月前,我正好跟同事在一个街边餐馆吃饭,有一个高中模样的男孩,突然对着我抬起右脚,并把裤角捋了上去……
台下同学听到这里时,心里也是一紧,生怕会出什么问题。
曾明继续说道:我非常诧异之时,男孩指着右脚上赫然露出来的一道疤痕,连声催问我是否记得他?
我再三摇摇头,这个男孩就急着说:四年前,在一个十字路口边的一个小广场,一个顽皮的男孩在跳过一丛小树时,脚被划破后得到我的帮助的事。
听了男孩的提示后,我才恍然大悟。
那是4年前我送自家孩子去报名,经过十字路口后,来到一个小广场的时候,发现这个男孩子在附近玩耍,随后被树枝划破了,我就去帮助了他。
我把他抱到附近的一家诊所,进行了诊治,并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
因时间关系,我在听了医生说没伤着骨头,也缝好了划破的表皮,并趁男孩打吊针消炎时,便偷偷地溜了……
这一晃四年多了,我早就忘记了这茬事,要不是男孩认出了我,我怎么可能认得出一个从小学六年级,已成长为一个高高大大的高一的男生呢?
说来也巧了,这个男孩正是这家餐馆(夫妻店)的孩子,这个男孩当时就想告诉父母,可我当时劝住了他,毕竟当时是中午,也正值顾客用餐高峰。
我的同事也正好熟悉男孩父母一家人,于是我们就等到了中午打烊时,才相互认识。
男孩的父母非常感谢我四年前的义举,让他们的独子得到及时的治疗,并垫付了医药费。
并立马要返还我垫付的医药费,并给我们的饭菜免单,只是我和我的同事都委婉地拒绝了。
毕竟我当时帮助小男孩,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何况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四年。
特别是男孩父母谦恭而认真的感谢之意,也让我的心充满暖意。
谚语说:“日行一善,胜似日进斗金,功满三千”。
四年前,我几乎忘记的行善之事,四年后却能有如此回报,岂不乐哉!!!
而直到现在,我和男孩父母已成为了好朋友。
讲到这里,这不正是我们思想品德课中,提倡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真实写照吗?
同学们,别幻想着一鸣惊人,也别憧憬一下成为众人的道德楷模。
给患病的同学买药、打饭,给雨中滞留的同学送伞,给因事耽误学习的同学辅导,给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惑的同学做思想工作等等。
这一切源自生活,又在身边常见的现象,其实正是我们“行小善、积小德”的点点滴滴。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阳光,一滴水珠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枯。
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独特的自我,充分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也要融入我们这个集体,形成合力,让大二(35)班因你们的共同努力而在百年名校中留下一席之地。
曾明绘声给色的畅述,让同学们既有实现可循之举,亦有展望未来之心,看似平平淡淡的思想品德课,活生生地被曾明演绎得生动有趣,直面人生。
掌声和下课铃声几乎同时响起,这次曾明没有阻止,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就像在对外经贸洽谈前夕,曾明在最后一次千人聚会的演讲台上,那深深的鞠躬。
都带着感激,也带着希望。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文系原创,盗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