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几乎是人人都可以言说一二的行业和领域。因为都是参与者,都有自己的比较与见地,即便只是一些琐碎之谈,或许也是可能以资借鉴的。所以,也就想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旅游及相关问题谈点非专业的随意之想,权当是门外谈闲而已。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发展由境内而境外,由观光揽胜而休闲度假以及探险、运动、赛事、康养等等,旅游及其产业链已成为拉动消费和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旅游在属性上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社会型;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游览鉴赏型、知识型、体验型、康乐型;在性质上可以划分为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和特殊型。综合来看,旅游的这种划分,大致又可以概括为相互交叉或融合的三种类型(主题):一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像九寨沟、张家界、长白山等;二是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比如故宫、兵马俑、敦煌石窟等;三是综合性的休闲体验旅游,丽江古城、青城山、峨眉山等就属于这种类型。当然,还有迪士尼、张裕酒庄等以康乐性、体验性等为主的旅游。目前的大多数旅游都属于综合类型,即便是以自然山水或人文名胜为主的旅游也日渐融入了休闲、度假、体验之类的元素,并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转型提升。这应该是发展旅游必须首先予以考量的一个总体趋势与格局。
邛崃作为成都远郊的县级城市,早在2007年就已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当下又正在为“天府旅游名县”努力,但是,从这些年的旅游发展来看,无论是国家A A A A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还是平落古镇,都无法带动邛崃旅游的“爆发”,甚至在巨大的市场竞争面前疲态渐露。个人以为,其原因主要在于:对邛崃旅游的认识及定位值得商榷;旅游设施的配套与完善始终没能适时跟进;旅游景点及节点打造明显滞后;旅游文化氛围比较缺乏。客观地讲,邛崃的旅游资源完全无法与著名的景区景点和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西安这些大城市相提并论,即便同周边区(市)县相比,也是各有优劣,是很难打造成国际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也没有必要一直在一两句形象口号上费工夫,我们所知道的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似乎也没有“响亮”的口号,旅客本身也不会只凭一两句宣传语就前往旅游,“实力”和口碑才是最好的宣传。但是,却可以凭借“古蜀临邛”丰厚的山水人文本底,大力推动以城区——临邛古城为核心“引爆点”,两山——天台山、南宝山为两翼,三镇——平落、夹关、火井古镇为支撑点的区域性休闲体验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在打造城市(临邛古城)景观上。邛崃筑城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城区及周边拥有众多的人文古迹与名胜,特别是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邛窑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公园城市项目的启动,为临邛古城的打造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一,认真梳理临邛古城及近郊名胜景观。围绕严君平文化、文君文化、邛窑文化、南丝路文化以及邛酒文化,抓好景观节点的规划与打造。首先,抓好古城区文君井、大北街、古瓮亭与鼓楼、龙兴寺遗址及幸福巷等民居小巷的打造。该提升的下决心拓展提升,如文君井、龙兴寺遗址(重点是环境与展示);该旅游配套的尽快完善设施,如公共交通、休闲体验,以辐射带动城郊景点,连线成片。其次,做好森林城市(或公园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街道及节点的绿化美化实施提升改造,形成城在林中,四季有花的特色城市景观。一是将城区品质或景观价值较低的女贞、榕树、天竺桂、梧桐等树种淘汰或移栽到城外作为公路行道树。二是成片区地打造城市绿化、美化、香化景观。在南桥、文庙街、天庆街、花园巷、南宁街、玉带街、五指路、东星大道、文南路、邛州大道片区栽种樱花并间种银杏,与凤凰大道一起形成樱花、银杏观赏街区;在文君街、东街、文君广场、抚琴街、当垆街、兴贤街、大北街及外街、西街、城北干道、长安大道及酒源大道、朱牌坊街、汇源街栽种紫薇并间种银杏,形成紫薇、银杏观赏街区;在书院街及北延线、七星街、邛陶路一线栽种桃花并间种桂花,形成桃花、桂花观赏街区;在环城路栽种高杆三角梅或石榴并间种香樟,形成三角梅或石榴、香樟景观带。而且,在所有街道节点间种黄桷兰、栀子花或其它香化树种,让城市四季花香。三是进一步提升河滨公园绿化、美化、香化品质,扩大樱花、芙蓉花、桃花、海棠花栽种规模;在邛窑南河两岸及水边栽种垂柳、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等。同时,以景观树种取代城区的花箱栽种花草,以减少管理维护成本,让所栽花木随时间而不断增加其景观价值。
第二,串珠成片。在重点抓好邛窑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重点是展示与体验),实施花置寺(竹溪湖)、盘陀寺、白鹤山(鹤林寺)及葫芦湾、川南第一桥、文笔塔、回澜塔、云居塔以及严君平墓的环境整治与打造,并启动酒业园区工业旅游项目,完善配套旅游设施。尤其要做好相应的乡村星级酒店或民宿、农家乐的扶持、培育,以克服这一长期制约邛崃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及品质的短板(同全国一样,文创旅游产品也是短板)。
第三,实施现代光彩工程。一是安装景观灯(而非霓虹灯),对城区文化节点与绿化景观及行道树实施亮化工程;二是在现有河滨光彩工程的基础上安装景观射灯,对回澜塔、云居塔、文笔塔乃至白鹤山沿线主要山体实施亮化打造;四是开发白鹤山至回澜塔沿河水上娱乐夜游项目。
第四,增强旅游的“仪式感”。在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结合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动员民间文化艺术爱好者,定期在邛窑、文君井、文君广场、河滨公园等文化节点自主举行器乐、舞蹈、诵读等活动,并加强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共同营造优秀旅游城市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打响天台山特色旅游品牌上。天台山有“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万千景象,是玩水休闲的极佳去处。但是,天台山在旅游市场上始终缺乏应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究其原因,根源在体制机制一直没有理顺,关键是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始终薄弱,重点于景点及产品的开发打造缺乏规划与力度。有鉴于此,第一,要创新体制机制。天台山景区最初是由旅游局管理,之后成立景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后来又有中盐集团参与投资开发,管委会沦为“二当家”。2016年,景区从中盐集团收回后,成立了天(台山)平(落古镇)局进行管理,其间又涉及到文旅局、旅投集团的职能与工作。这种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体制应该是难以管理和经营好天台山(当然包括平落古镇)景区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还是成立单一的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的开发、管理与运营,文旅部门牵头做好规划报批和行政监督与执法,旅投集团只负责融资或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开发,而不能介入景区具体事务。而景区则以门票质押归还融资或依法以核心景区之外配套项目的开发与经营权来置换。
第二,要完善设施配套。重点是交通问题,由于特殊的地理山体结构,天台山几乎不可能建设环形交通系统,而且无论是在前山或是后山,都不太可能架设索道——破坏景观不说,同样不能解决山上的交通问题。因此,一方面应该允许自驾车上山,但要限制数量,比如整个景区的容量是一万辆,那么只允许六千辆车上山,以避免拥堵及秩序的混乱。其余则乘坐公共交通,旺季或节假日无论是否满坐或有无乘客,都必须坚持15−20分钟循环发车——不按时发车及出行不便是之前最大诟病。同时实行机动定点及预约发车,以便游客及时上山或于各景点间往返。二方面对景区游道、厕所等设施实行改造升级,提高其通达性、安全性与便利性,比如,西川绝壁游道的恢复,山门至等乐安游道的改造、醉石林片区(包括银顶峰)及香草叠溪游道的升级等。三方面是实施景区宾馆饭店的提档升级,用政策引导山上有条件的宾馆饭店升级为四星以上,大部分宾馆饭店达到三星标准,其余农家乐(比如中胜寺杂乱的农家乐建筑)要全面改造升级为特色民宿。尤其要注意解决好环保问题,切实保护好一山清水。同时,应启动山下及天台后山的宾馆饭店及特色民宿的规划建设,以分散山上游客并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第三,打造大天台山景区。一是进一步按规划开发好景区新景点及体验性项目。打通十八里香草沟,形成玩水旅游环线,完善银顶峰设施,增加登高望远项目,拓展香草叠溪向玉霄峰纵深发展,开发露营、酒吧、篝火等参与性、体验性夜生活旅游产品。重点可在醉石林、花石海片区实施现代光电展演景观工程,以拓展和丰富天台山夜生活。与此同时,结合天台山小九寨片区野生茶花观赏,规划景观绿化工程项目,比如,在适当区域成片栽种樱花、红枫、垂丝海棠、石榴和银杏、漆树等,形成春秋两季赏花观叶景观及摄影打卡地。相应地,在主要游步道周边栽种景观树种,在提升景区整体品质的同时,解决好淡季“无景”及参与体验性问题。二是开发山下旅游项目。可研讨论证在天台山下与天台山场镇上游处修建人工湖,一方面增加景区景点与水上游乐项目并改善山下小气候;另一方面可在沿湖开发旅游度假项目,配套特色民宿,拓展天台山景区容量。三是依托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石塔寺石塔(红军长征纪念馆)及楠木溪和天府红谷,大力开发天台后山避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项目,促进天台山大景区及品牌的真正形成。
在推动南宝山景区形成上。南宝山与地处河谷的芦山大川镇相邻,具有一定的高原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避暑休闲。而羌旅移民的迁入,又为南宝山带来了别样的民族风情,这是天台山景区所没有的活态人文景观。但南宝山要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开放式景区,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首先是交通问题。从油榨到南宝山直至大川,包括从水口到南宝山,山区公路蜿蜒曲折而宽度不足,从火井古镇到直台村及金花村(都为羌旅移民村)的道路也是坡陡路窄,应该下大力气予以拓宽改造,以解决节假日的交通顺畅问题。其次是住宿问题。南宝山及羌寨农家乐的数量、设施与档次普遍偏低,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新建或改造以中端为主的特色风情民宿,以满足休闲避暑游客的需求。第三是参与体验性的民族风情项目不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培训,以营造浓厚的特色民族风情,增强南宝山休闲体验旅游的对外吸引力。
在提升平落古镇品质上。平落古镇既没有丽江和大理古城的地理气候优势和民族风情,也没有周庄或凤凰古城那么厚重的名人文化及院落,更没有平遥古城或乔家大院宏丽的建筑及规模。在许多人眼里,平落古镇就只是川西平原的一个小家碧玉而已。但正因为如此,她可能更为亲民,更适合日常休闲。找准这一定位也许才能明确平落古镇旅游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就目前而言,平落古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旅游秩序的整治,特别是诚信经营教育。欺客宰客、价格虚高与服务态度差已为许多市内外游客所诟病而不自知,这对平落古镇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及旅游配套。同天台山一样,天(台山)平(落古镇)局与镇政府及文旅部门、旅投集团的关系必须理顺,明确权责,简单最好。否则,多头管理,越管越乱。而且,平落古镇的参与体验性项目及配套设施急需完善和提档升级。同时,对古镇的景观绿化、美化,包括对秦汉驿道、冶铁遗址、金鸡谷、卢沟、花秋山的道路及景观绿化都必须作出富有特色的科学规划,在逐步推进中不断提升平落古镇的特色品质。第三,做好夜生活文章。结合平落资源特色,认真规划夜生活项目及区域打造,比如,大力引导扶持娱乐性酒吧,形成规模效应,定时定点开展互动性文艺展演、水上游乐活动等。这种让游客留下来并融入富有参与特色的夜生活之中,应该要作为平落古镇旅游的重头戏。
在培育夹关古镇旅游上。与平落古镇相比,夹关古镇保留原本面貌的街道、院落较少,主要集中在临河两岸。但夹关古镇的茶山景观与远眺观景是平落古镇所缺少的,而且其餐饮也独具特色。夹关古镇应定位于天台山景区分流型休闲体验游,尤其是春季采茶体验及民俗活动大可挖掘。同时,夹关古镇也应在景观绿化和特色民宿(如沫江山居)上下功夫进行提升打造,形成乡村小镇休闲新特色。
在启动火井古镇建设上。火井镇位于天台山旅游西环线及南宝山下,源于南宝山麓的盐井溪穿镇而过汇入文井江。沿河吊脚楼以及海屋、陈氏民居等古旧建筑大多保存较好,古火井遗址犹存。北面离南宝山约四公里;西北面沿盐井溪可达宝珠山峡谷; 西面是崇嘏山麓的兴福古寺、石笋古寺及天台山景区;南面经寨沟竹海可达平落古镇。其资源秉赋与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发展具有现代风情的古镇旅游,其潜力至少不亚于平落古镇。
第一,建设旅游配套。主要是拓展北面到南宝山的公路,并进行景观打造,把火井古镇游与南宝山避暑及羌族风情游串联起来;拓宽崇嘏山到兴福寺的旅游公路,提高通达性。同时,把位于兴福寺山下、天台山环线上的石笋寺进行修缮,改造由石笋寺到兴福寺的登山道路,甚至可考虑修建索道、建设配套停车场,将兴福寺与石笋寺相连接,形成可观低山云海日出的佛教文化旅游新景区。
第二,提升古镇风貌。以海屋、陈氏民居等特色古建为重点,修缮、改造临河两岸的古镇民居及水巷子,拆除或改造侵占河道的现代建筑,保持古镇原本面貌,提升整体建筑品质。
第三,打造亲水玩水景观。在古镇区河段建设自然翻水坝,形成与平落古镇不同的玩水休闲景观。同时,在古镇区及周边成片栽种桃花、樱花、梨花、石榴、紫薇、银杏等景观花木,并实施现代光彩工程(包括崇碬塔)。
第四,培育旅游特色品牌。以政策性引导,培育风情酒吧、餐饮和民宿休闲并与周边景点相串联(尤其是兴福寺和南宝山),吸引游客深度参与、体验,打造具有现代风情的古镇休闲娱乐品牌。
至于大同古镇,由于其空间规模及已经改变了风貌等原因,包括前往石笋山道路的通达性及配套问题,不适合作为重点景区打造。可引导扶持好特色民宿休闲产业的发展。其他乡村休闲旅游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由其资源及市场来决定其发展,不宜四面开花。
当然,这些闲言所谈既非专业,更关乎个人喜好,而且事涉全局性的规划与资金投入及市场发展,并非如所说那么简单,或许只能是抛“石”引玉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