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这一次这位学生考了99分,她妈妈拿着试卷逼问孩子说‘为什么不是满分?’”我同事今天在办公室,带了些愤怒的情绪在与我们说。
考试,这是一个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个指标而已。而读书也是孩子的一个出路罢了!而从这句话我似乎能够感觉得出:读书就是这孩子唯一的出路了。
“孩子的妈妈跟我说‘她要深圳四大名校来找她孩子’”我同事继续对我们说。
“那万一这孩子哪一次考试考了个80分呢?”我忍不住问了那位同事这么一个问题。
“这孩子估计会跳楼吧!”她信誓旦旦地说。
我竟无语应对,却引起了我的深思!
从应试教育中的牢笼里,没错,它的确是一个实打实的分数牢笼。在一个以分数论英雄的环境,谁又能逃得过“为什么不是满分?”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大小的束缚?
我,逃不出来。这是一个来自内心深处忍着痛楚的答复!
为什么不是满分?这背后意味着,读书就是为了考满分,而事实上是主观意识做祟,乃至于我们不愿意去看或者过多地思考且读书本身把焦点放在对人发展的意义上了,而把注意力全放在考试一件事上去了。这是它衍生出来其中的比较有震慑力的一个束缚之一。
面对这一点,我思索了一番。我可以肯定自己并没有受它的影响过深。那是因为自己在读初中,高中时,自己一直很在意自己是否学会了?而非考高分,并且把考试当做一个重要的检验自己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方式而已。
然而,让我真正逃离不了的则是:这潜移默化的奴性的束缚!
一直以来,我总感觉自己在创作和创意上总是存在一层莫大的阻力。特别是到自己策划或者谈到创意落地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会陷入失掉了重心的慌乱的状态!这是困扰我二十多年来的一个问题,一个之前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根源的问题!
一直到最近两年,我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了被宣告:我被“释放”了-毕业了。
之后,我陷入了一段无所适从的迷茫生活-我不知道我应该何去何从,我的未来在哪里,我能够做什么?因为这里没有能够让我再学习的东西了,更没有考试了。那时候我就在问自己一个问题:“那我读这个大学又有什么用呢?”我成为了利益驱动去读书的工具,利益的奴隶,而自己那会却浑然不觉。
而这一点正是束缚我的心,不能够静下来学一些做一些看似无用的的事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这一点是在自己过去的一年半里,准确一点来说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要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后,开始进入自我反思‘我为什么能成功?’的那一刻起,我忽然意识到的。
而,我醒悟的已然晚了。因为它已然深入了我的骨髓里面了!
“那就慢慢来,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你寻找的,终将会寻找到你。加油,小飞健!”面对事实的无能为力时,自己总跟自己说类似安慰自己的话。
为什么不是满分?
看似一句轻描淡写的话,你能够很好地挣脱得了它背后所给你带来的束缚吗?
我不能够!
然,这恰恰正是自我束缚的表现。
有时候,在生活与工作中在很多层面上你我都容易过于沉浸在你我塑造的世界了,而容易迷失在“越.....就越......”的圈里去,而这有点像查理.芒格曾说过的一个绝好的模型:复利模型。如果事情的出发点合乎自然规律,那么这个模型将会助力我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而如果事情的出发点偏主观意识层面比较重,如上文提到的那个孩子妈妈那样:“为什么不是满分?”的盲目追求个人完美意识过重,很可能换来的是孩子对现实一切冷漠的心。因为没有人教会孩子如何爱?
为什么一定要“满分”呢?
你看我们伟大的乔爷,以一个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为公司品牌形象,不也一样红遍天南地北,问鼎过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还有贝多芬,就算失聪了又如何,他不一样以发出“我要握住命运的喉咙。”,并创作出闻名世界的名曲《英雄交响曲》而被世人敬仰?
或许,你会说:这跟我追求“满分”有啥关系呢?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人物,我就一普通人。
其实我想说的是:凡事有得,就有失,关键在于你是否想清楚你最终要的什么。有时候,在追求“满分”的路上,不一定真到了满分就会得到更多。或许,偶尔在路上停下来,用心多看看路上的风景和身边一直伴随你的人,收获还真不一定比做到满分还要少呢?
道理谁都懂,试问真能做到这道理里所讲的又有几个呢?
如果说知道道理是我们的认知水平的体现,那么行动则是检验认知中道理的掌握程度。换句话来说就是,验证一下真懂还是假懂或者半懂?
庆幸,这两年我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是——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和自我成长者。所以,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会一直努力向这目标靠近,尽管自己可能财富比身边的朋友更少,但是我还是愿意以花费尽可能多的财富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目标。不管如何,我总是会在生活与工作中以各种自己可以把控的方式去追逐自己最终想要的。哪怕,最终我可能成为不了自己想象中那个人,至少我享受了此刻走在成长路上的感觉。
我已然心喜不已。
故,不满分的过程,其实也很让人心动的呦!
你不妨先停下了来,用心感受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