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喜欢计划的女孩来说,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挖到了宝藏,欢喜雀跃!在这里我想从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观念的改变、它的计划体系、我的使用心得这三个方面来分享
一、观念
1、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想做的事情做不完?
事物极少会由于时间匮乏而受阻,它们陷入困境往往是由于未能预先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而造成的
2、觉得脑子很乱,焦虑、压力,总是有杂七杂八的事情徘徊在脑中,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事物?
1)如果工作还徘徊在你的大脑中,那说明你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2)任何仅存在于内心的“将会、可能、应该”性质的承诺,都会造成非理性和无法排解的全天候压力
3)大脑是用来创造想法,而不是用来储存想法的
3、没有准备好,想等一切就绪了再行动?
1)出错好过模棱两可
2)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美地追踪所有的项目和子项目。你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不会忘记这些项目,并且知道能在哪里找到这些项目的提示信息
3)不必追求十全十美,努力做出改善即可,每次进步一点点
二、书中的计划体系
1、分类
首先对所有的材料按是否要付诸行动分为两大类
无需付诸行动:垃圾、将来或许会做的事、参考资料
可以付诸行动:行动(一个步骤可以完成的任务,如喝一杯水)、项目(需多个步骤完成的任务,如策划一个项目)
2、对需要采取行动的两类进一步分类
1)项目类➡️多步行动
如策划项目➡️给伙伴打电话确定方向、开会讨论具体内容……
2)针对行动:2分钟原则
若行动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立刻处理
若无法在两分钟内完成,参见3)
3)是否要交付他人
自己可以完成➡️记入日程表(有时间要求)or记入下一步行动清单(尽快完成,无时间要求)
需要交付他人➡️记入等待清单
三、这本书带给我的改变
1. 头脑清晰,专注力提升
按照书中的方法,把自己大脑中存储的、分散注意力想法都列下来之后,有一种清空大脑的感觉。就像是负重前行,把包裹都卸下之后那种轻松的感觉
2. 不断完善
其实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很凌乱,我知道书里介绍的方法很好,但是具体的体系让我摸不着头脑。反复研究之后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按照介绍的方法建立了自己的体系。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研究该怎么分类,在使用的这一段时间里也不断的调整,逐渐地让它更好的服从我的节奏,也越来越来得心应手
3. 信任它
就像之前说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完美的追踪我的生活、我的想法,但随着不断的探索完善,我越来越信任这个体系,它让我确保我不会忘记我要做的事情,。对它越信任,大脑就越能够从储存这些想法中解脱出来。
最后的最后,这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书,作者的讲述细致入微,可以说是保姆式的教学。真正只有看过了之后才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精髓所在。我也非常欢迎、期待你和我交流这本书的内容,我自己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希望能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