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想要高效沟通,先尽到“我”的责任

想要高效沟通,先尽到“我”的责任

作者: 青鸟啾啾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16:23 被阅读20次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他问小朋友,“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你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呢?‘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

    上面的故事,是在看一篇育儿文章中看到的,相信很多人也看过。

    从一个妈妈的角度,从这个故事中,看出了大人与儿童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有差异。这样的差异往往会被大人们忽略,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无形中把自己的判断和认知投射到对方的话中。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就应该像林克莱特一样,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而不是急于嘲笑或评判。另外,抛开妈妈的身份,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看,在对方没有说完,或者自己还不完全理解对方话语意思的时候,过早地评判,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听众。

    那么,如何做才算是合格的听众呢?如何进行高效的沟通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想想,“沟通”是什么意思?字面上理解,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对于一般人而言,对“沟通”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两个人语言交流层面的认知。如果是这样,那就真的有必要重新全面地认识“沟通”了。

    在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所著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一书中,通过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书面文字沟通、视觉沟通几大方面,详细解说了生活和工作中情境中所需的沟通技巧。比如,具体有,如何打电话、面谈、开会、演讲、阅读、面试等等。同时,他也让我们重新认识沟通的过程,教会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比如,作者打破了我们常规认知,将阅读纳入其中,并用两个章节进行了详细讲解。

    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涉及管理、沟通、团队发展。同时,他也在学校里讲授沟通课程。因此,这本《沟通圣经》涉及内容全面,但从整体来看,偏商业、职场方向,适合即将步入职场或者初入职场的人阅读。

    对我而言,看完《沟通圣经》这本书,是让我明白了,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文字沟通,自己是信息的输出者还是接收者,自己身上都负有不同的责任。沟通不是只管自己要表达什么,也不是只关注对方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而是要从自己出发,做出符合沟通角色的行为或表达,让信息形成良性的对流。

    图片来自网络


    “说者”的责任

    从传播的角度看,沟通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信息输出者都可以看作是“说者”,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沟通中的说话者,文字沟通中的写作者,我们暂且都称之为“说者”。

    在沟通前,要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沟通才能更有效。在生活中,夫妻、恋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说是缺乏沟通,或者说沟通不畅。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有人会不理解,明明每天在一起说了很多话,也有很多交流,怎么就缺乏沟通了呢?

    其实,沟通障碍的确在家庭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女生总希望男生对自己多一些关爱或者行动上的支持。可在实际表达的时候,却总说“你总是这样……”,“你能不能少……”这样发牢骚或者抱怨的语言。这时,对方的反应,要么反驳,要么沉默反抗。如此一来,对方启动了应激对抗模式,就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还有一些恋爱期间的女生认为,如果对方爱自己,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心意,明白自己心里的想法。

    而事实上,沟通绝对是一件需要清晰目标,准确表达的事情,而不是考验对方是不是够理解自己的事。“你懂的”,不是什么时候,随便都可以对别人说的。

    因此,想要沟通更高效,就要从原因(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主题)、方式(语气风格)五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在沟通前,先问自己,我进行这个沟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希望以此引起什么结果?希望对方在沟通后会做些什么?我想,每一个发牢骚,抱怨的人在说话的时候,真正的目的都不是想要引起一场争吵。只有当自己清楚目的后,才有可能停止无休止的抱怨和唠叨。其次,想想谁是听众(读者)。在这里,不仅要考虑听者的年龄、受教育背景、个性等因素,还要预期他们对信息内容可能做出的反应等等。接下来,还需要注意沟通时的时间和地点。主要考虑自己的信息处于整个事件的哪个环节?对方会在哪里接收到我的信息?沟通当时的整个气氛是紧张还是和谐等。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达的内容。在这部分,不仅要明白需要说什么,还要明白对方需要知道什么,哪些信息是可以省略,哪些信息是一定要包含的,才能达到清晰、积极、简洁、正确、礼貌、完整的效果。最后,就要考虑,用口头传达,还是书面文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达到所希望的目标。

    图片来自网络


    “听者”的责任

    作者尼基.斯坦顿在书中,也直言,在沟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听”的技巧。他提醒大家“沟通是双向的过程,我们跟说者一样负有责任”。文章开头的小故事,也正是强调“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同样,将听者、读者都称为“听者”,分别是倾听技巧和阅读技巧。

    首先,来看看增进倾听技巧的10个方法。

    1、准备好去听:在开会、面谈、上课前,要做些预习,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态度,多思考对方要说什么,少想着自己要说什么。

    2、感兴趣:找出信息中与自己个人或兴趣相关的地方,并专注其中。

    3、心胸开阔:明白自己对说者或说者的观点,持有哪些偏见,不要立即排斥对方。

    4、听出重点:学会区分事实与原则、理念与例子、证据与理由,注意辨认信息结构、过渡、重复部分的能力,重点听说者给出的概况或总结。

    5、批判性倾听:仔细衡量各种说者提出的假设、理由、证据的价值和背后的逻辑基础。

    6、避免分心:听者主动排除视觉上或者其他听众带来的分散干扰,尽量持续保证注意力。

    7、做笔记:如果所说的内容很重要,最好把重点和特别的例子记下来。也可以先专心听完,再做笔记。

    8、协助说话者:可以在说者讲述的过程中,有简短的回答或动作,让对方感到你是在专心听。在这里可以对照下面五种反应:轻轻点头,然后等候;专心看着说话者;说“了解”“嗯”“真的?”等;重复对方刚说过的最后几个字(不要太频繁);表示你已经理解对方的意思。

    9、回应:除了上述的听者反应之外,还要持续保持专心,切忌分心,花太多心思考虑自己接下来要说话的内容;

    10、不插话。当个好倾听者最难的就是不插嘴,所以需要更加多的耐心,等待对方完整表达。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再来看作为文字的倾听者——读者,又有哪些责任?

    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人拿本书,翻了没几页,就趴在桌上睡着了,或者目光呆滞,死盯着书,意识却不知道已经神游到哪里去了。有时,也听到有人抱怨,有些书不好,内容读起来像凑字数式的码字,密密麻麻,看不下去,就算硬着头皮看,看完什么都没记住。就这样,对于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地归结到自己的个性天赋上,或者作者的写作水平上,轻易放弃了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机会。

    在这部分,作者首先为我们区分了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消遣、获取信息、判断。作者告诉我们,阅读能力不是天赋使然,是通过练习提高改善的。针对以上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从改变物理阅读过程,词汇积累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改善。书中主要针对后两者的阅读需求,介绍了SQ3R的阅读方法。

    所谓SQ3R的阅读,就是分为纵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回忆(Recall),检查(Review)。

    步骤一:纵览。如果只想阅读文件中一个特定的章节,那就应该浏览目录部分,找到想阅读的内容;如果要读全文,可以用略读的方法,但一定不要把前言和摘要部分跳过去;

    步骤二:问题。在这部分,读者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主动阅读,就要提出问题,然后寻找答案。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考虑下面两个问题:这份内容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有没有拿出证据支持他的论点?

    步骤三:阅读。在略读的基础上,在此重在寻找证据、例子等细枝末节。可以快速读两遍,第二次阅读时可以划线,但不要做笔记。

    步骤四:回忆。现在是做笔记的时候了。注意,不要抄原文,凭着记忆回忆刚才看过的内容,作者提出了哪些论点?主题和支持的细节。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可以回头再看一遍。

    步骤五:检查。快速检查前面四个步骤,确定是否漏掉了重要内容,确定自己心中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检查笔记的机会,补充其中遗漏的内容。

    其实,沟通,实际上是我们了解他人的过程,也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哪个角色,都决定了我们无法置身事外,无论哪个角色,都有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要高效沟通,先尽到“我”的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de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