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什么?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和很多人探讨过,可众说纷纭,不一而同。不过基本上男人和女人的观点迥异,就说我吧,一直以来,我总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牵手一辈子,只要两个人相爱,就能地久天长。对我的看法,他嗤之以鼻。我觉得夫妻之间有了误会或者矛盾就应该说清楚,当时解决,他却觉得夫妻之间的矛盾是说不清楚的,家务事没有谁对谁错,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此,我实难苟同。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或交流或争执,他指责我过于风花雪月,我埋怨他不珍惜我,感情在一次次的争吵中变质,可问题并没有像他认为的那样随时间的流逝淡化,反而越来越严重,到最后,他在我面前如履薄冰,我在他面前无话可说。终于,疲惫的我和无奈的他都想到了那个我们都不愿轻易碰触的字眼:“离”。
可是,离婚是解决婚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吗?它可能会最迅速的让你摆脱诸如夫妻争吵、婆媳失和的境地,可是结束一段婚姻是不是就意味着你能拥有一段崭新的幸福的婚姻呢?我想:如果我们不能理智的冷静的审视我们自己对婚姻的认识,那谁也不敢肯定他(她)的下一段婚姻就是圆满的。
我认真的想一想,排除掉婚外恋的可能,一对原本相爱的人面临的婚姻问题无外乎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个性问题。两个原本“隔山不打鸟”的人最终“百年修得共枕眠”。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更或是不同的教育让两个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不可能相契相合,有时甚至是完全相悖的。恋爱时“相看两不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个性上的缺点甚至缺陷都能用爱包容甚至美化。可婚姻是现实的,平淡如水的岁月没有哪一个愿意为对方完全改变或完全被对方同化,更何况“禀性难移”。于是,有了争吵,有了埋怨。女人委屈,因为男人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她;男人愤怒,因为原本可爱的女人突然如此不可理喻。个性中的不可融合演变成了矛盾的不可调节,于是,相看生厌、大打出手,劳燕分飞、分道扬镳。
中国的婚姻学中有一个名词叫“磨合期”,像机器一样,夫妻之间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我们不要期望完全改变对方,只要找到双方个性不可融合之处,采取折中的办法互退一步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二、家庭关系。爱情是两个人的世界,而婚姻则是很多人的世界。双方的家族、家庭、同事、朋友都不可避免的要走入这个世界。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那最终伤害的可能就不只是两个人,而是很多人。
婆媳关系应该是这其中最难处理的关系吧。婆婆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孩子指望老有所靠,媳妇却希望“他的眼里只有她”,于是,一场爱的争夺战打响了。一边是年迈孤苦的老娘,一边是惹人怜爱的妻子,一个陪伴了自己前半生,一个将要伴自己后半生。男人在“手心手背”的抉择中犯难,于是有了委曲求全的疲惫,有了不被理解的愤懑。孝子们舍了爱情选了亲情,伤害了妻子与自己;不孝子舍了老母选了妻子,一辈子背负着道义与良心的谴责。难道婆媳之间注定水火不容吗?
我不想去唱高调的说要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孝敬,因为这对很多女人来说很困难,包括我。但是,我们既然不能如孝敬母亲般对待婆婆,那么就也不要要求婆婆如你妈妈般疼你吧。这样,你要求的少了,就会发现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她对你还是蛮不错的,至少比对一般人好吧!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女人因为同一个男人走在一起,本身在心理上就存在潜在的排斥。加之女人细腻敏感的天性使她们相处起来本身就比男人麻烦,如果此时再缺乏必要的相处之道,势必会让“婆媳大战”愈演愈烈。
何谓“相处之道”?依我这些年浅层的理解,应该是“多一些体恤,少一些怨责;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暗伤;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记恨。”当我们与婆婆产生矛盾时,多想一想她年轻时的不易、多体会她年事已高的孤寂与无依、多望一望我们三十年后的岁月,这样,我们就会宽容一些、豁达一些;自己也会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切不可把矛盾堆置在心底,日日怨责、记恨,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挤在夹缝里”的他,于是,婆媳之战升级,夫妻关系恶化,伤人伤己,于事无补。何况,人生短暂,相守是缘,我们不去珍惜,而把时间浪费在彼此伤害上是多么傻的一件事啊!
有人说,婚姻是一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旷日持久,而且没有赢家。我想,为什么非让婚姻成为战场?为什么它不能成为爱情与亲情的温床?为什么非让它以残酷的面目示人?我们的婚姻是应该成为此生最美的回忆,还是今生最深的伤害???
后记:看过《我们俩的婚姻》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爱情、对婚姻的态度,遗憾的是,我依然觉得婚姻是个难解的课题,凭我的愚钝,实难看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