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不断地强调成人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不用管孩子、任其发展,也不能简单化地把其理解为“顺其自然”,而是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成长”,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
所谓成长其实是孩子能逐渐理解自己,管控自己,能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并不一定就能管理好自己,成长是孩子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3dc8fe2dc012c6b6.jpg)
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分为三层:本我、自我及超我。
本我代表个人的本能和欲望,遵循懒惰快乐原则: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满足自己的本能和各种欲望。婴儿就是如此,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这就是本能的体现。长大一点,人的本能依然很强大。比如一个人喜欢喝甜饮料,就希望每天喝甜饮料,本我才不管长期喝甜饮料的后果,一切依照快乐原则行事。最好还不用出门自己挣钱买饮料,有人直接递过来最好了。所以,本我的特点就是“好吃懒做”,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是现实不断教育本我产生出来的人格。你总是喝甜饮料,就会发胖牙齿痛;你不想走路,就无法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完全的本我是不可能在现实中生存下来的,必须要有一个管控本我的自我出现。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把控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调节各种“社会规训”产生的压力。换句话说,自我就是调节个人本能欲望和社会规训的力量。所以,本我和自我本身就是有一定冲突性的。
超我代表社会理想的道德要求和集体化的规训,遵循理想原则,主要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实现完美人格的展示。比如牺牲精神就是超我这一人格的典型体现。换句话说,超我是以道德心的形式在运作,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吸纳社会道德规训发展起来的人格,也是集体化过程中超越个体利益的一种力量。
这三种人格对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它们互相制约,也在冲突中互相促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本我和自我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本我和自我经常会进行“对话”,本我并不是那么愿意听自我的话的,只有当本我意识到听从自我的话对自己有好处时,才会听从自我。
比如,自我觉得天气凉需要添衣服,但本我太懒嫌添衣服麻烦,便和自我“争执”。一开始,本我很强大,根本不听自我的;但是出门后果然很冷,冷得瑟瑟发抖或者着凉感冒。这样一来,自我的话语权就大了。自我向本我证明:你不听我的,就会吃苦头。这个时候,本我才会屈服,听从自我的要求,冷了添衣服,热了脱衣服,也因此感受到了听从自我的好处。随着不断累积,慢慢地,自我的话语权就大了。所谓成长,就是自我能越来越有效地管理好本我。
然而,太过于“关心”孩子的父母,往往会剥夺孩子自我和本我之间的这种对话和博弈。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当孩子没感知到冷意时,妈妈就自顾自地甚至是强迫式地为孩子加了衣服,即使孩子很想拒绝也会在父母的逼迫下选择接受。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没有机会成长起来,孩子的本我被外部的强迫力量给压制了,也没有感受到自我的好处。长此以往,孩子对于自己的冷热就失去了感知或预判,很难在觉得冷时加衣服,也很难在觉得热时脱衣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bc4362bdcd73fa4c.jpg)
比较好的做法是提醒孩子外面的温度,但给予(3岁以上)孩子自己选择是否穿衣的权利,如果他不愿听取,那就让他自己去承担后果。很可能他真的不需要和成人穿一样厚度的衣服,也可能被冻到或热到后,他自己会学着根据气温来穿衣。这是一个孩子自己协调本我和自我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协调好,他就具备了这种调节的能力。
作业问题也是一样。孩子的本我都不太想做枯燥的作业,但是因为不做会被老师批评,承受各种惩罚,因此自我就会管着本我回家要完成作业,如果完成了,第二天就不会受到批评。
孩子的自我和本我在作业上的博弈来来回回很多次,一直到本我和自我之间就满足自己的本能和完成社会要求之间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但是,如果家长每天都陪伴孩子做作业,陪伴的时候又每一步都盯着孩子的各种问题,在孩子的自我发现问题之前,就强迫孩子马上修正,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剥夺了孩子本我和自我之间博弈的权利。对孩子来说,自我没有发展起来,而本我成长得很强大,从而去对抗父母——这个外来的自我。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就越来越弱。
比较好的方法是父母做到老师要求的提醒和检查,但不包办孩子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给他试错和改正的时间与空间;在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表达同理心,告知孩子“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很愿意帮忙。”
很多情况下孩子的自我都被父母“强大的自我”取代了,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博弈没有发生,频频发生的是孩子的本我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孩子自我的能力被压抑住了,而本我在对抗中却发展得异常强大。到了青春期,本我和自我本身就存在冲突,这个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更麻烦的是,孩子的本我太强大了,和父母代表的“自我”之间的冲突越发厉害了,父母不得不每天全力以赴才能在和孩子的抗争中不落下风,所以,父母会抱怨孩子不自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76366407183895a3.jpg)
但是,这场战争注定会以父母的失败告终。孩子的自我也要发展起来,他必须要赶走父母代表的自我,才能用自己的自我来管理自己的本我。当他终于听从自己的想法管理自己的本我时,就意味着父母代表的那个自我彻底失败了。如果父母代表的自我非常强大,最后把孩子的自我彻底打趴下了,那么孩子就成了“妈宝”,放弃自己掌控人生的企图,都听从父母的安排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c0de1283aec2ece4.jpg)
所以,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孩子的自我成长,而不是让自己代表的那个自我成为孩子的自我。因为当父母代表的自我成为孩子的自我时,往往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破坏孩子的归属感,即孩子自我成长的动力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