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苦茶随笔》上的茶渍

《苦茶随笔》上的茶渍

作者: 左民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22:57 被阅读41次

      读书时喜欢喝点茶,茶虽然讲究,但苦茶还是不常饮,原因不是怕苦,而是苦茶性寒。读书喝茶,茶味淡时书味浓,是很相宜的雅事,只是难免把茶渍弄到书上,终究不爽。有些书,落点茶渍,干了也看不太出,而封面太白的,茶渍就很醒目了。知庵校订的周作人自编文集,封面设计看来简洁,但毕竟不便于翻阅,而且那纸张似乎太脆,总让人担心翻不了几回就会折断。不过,好处也有,茶渍溅上去,就洇成了天然图画,与《苦茶随笔》还是很配的。

      这两天得闲,真的一杯茶一本书一支笔的过日子,细读一过《苦茶随笔》,有些想法,用笔写在书页里,看看也有点样子,不妨抄过来。茶渍是没什么味道的,但表示有人这么喝过而已,看看颜色,大致也能猜出是红是绿是乌龙罢。

      周作人自编文集,照例是止庵的一篇“关于”代序,止庵将“关于”集成了一本叫《苦雨斋识小》的书。止庵推介知堂是有功绩的,“关于”不错,是串讲,但精彩独到的东西并不多。知堂文字我也是近十来年喜欢上的,十来年中,喜欢的方面也是在变:先是内容,听他谈故乡野菜,风土人物,听他谈书,谈茶,后来,是欣赏他谈的语气,或者说是写的笔意,最近又喜欢上了他的见识。一个好作者,首先要见识高明,然后是表现到位,而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恐怕还是先看写的什么再论其它的罢?

      这本书的《小引》,从“忍”一路说下去,最后归结苦茶,“……我是赏识它的境界,这有如吃苦茶。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到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总算把话绕回来了。但妙处在绕的过程中,说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写序跋以不切题为宗旨”,大致就这么回事,然而总要隔出些意味来才好。

      《论语小记》谈《论语》,此篇极佳。“《论语》二十篇所说多是做人处世的道理,不谈鬼神,不谈灵魂,不言性与天道,所以是切实,但是这时有好意思也是属于待身接物的,可以供后人取法,却不能定作天经地义的教条,更没有什么政治哲学的精义,可以治国平天下”,这话说得极正确。但是,我又觉得,在缺少专业的治国人材时,或者没有一套程序发现这类人材时,当官的人也只能是在他上级眼中会做人的,也就是会当官的,有位才能有为,这样看来,半部《论语》也确实治得天下的,至于这天下会治成什么样,不妨随便看看。文章后面谈起隐逸来了,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积极的理想主义者成为战士,消极的理想主义者成为隐士,虽然隐,理想还是有的,要不然连隐也是多余的。“我从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中庸思想外乃是一点对隐者的同情,这恐怕也是出于读经救国论者‘意表之外’的罢?”全文读下来,这个结尾实在太妙。顺便说一下,前几天读报,有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照片,捧《论语》而读之,觉得有些意思。

      《重刊袁中郎集序》,有几段话颇有意思,“……然而他的菱不见得样样都 好,篇篇都好,翻过来说,拟古的旧派文人也不见得没有一篇可取,因为他们到底未必整天整夜装腔作势,一不小心也会写下一篇即兴的文章来,”看到这种王朔式的语调,不禁菀尔。这篇文章在论说中郎散文成就后,特别驳论“亡国之音”一说,看知堂用逻辑推论,联想到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不由叹服绍兴师爷本门武功。我们经常说“事实胜于雄辩”,这个命题似乎是未经证明的,如果一切事实皆为历史,而历史只是一种解释的话,最有力量的应该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推导,而不是一个事实再加上另一个事实,因为你不可能穷尽天下事实。这是我读书时胡乱想的。再抄点书,“我说时与命者言此与人民意志无关,与文学之音亦无关也,音之不祥由于亡国,而亡国则由于别事,至少决不由于音之不祥耳。人苟少少深思,正当互相叹惋,何必多哓哓也”。

      《现代散文选序》,说的是现代,其实离我们也很远了,不过,又觉得不远。知堂写此序时,还须为现代散文鼓吹,因为“正是古文反动的时期”。“但是,古文者文体之一耳,用古文之弊害不在此文体而在隶属于此文体的中复古的空气,政治作用,道学主张,模仿写法等,……如白话文大发达,其内容却与古文相差不远,则岂非即一新古文运动乎。”看看古往今来那些载道的东西,面目再新,也没什么意思的。

      这本书后面是一组短文,总名《关于十九篇》,关于宫刑、关于分娩、关于扫墓、关于割股、关于写文章等等。关于的文字写清楚容易,写得有趣味就难,大家毕竟大家,抄几句:“动物中间恐怕只有老虎狮子,在他的凶眼中可以有美,不过这也是说所要被咬的不是我们自己。”“所谓不正当之性行为,这个名称很是笼统,但意思显然是指变态的性欲,并不包括法律外的普通男女关系在内,假如读者误解以为德国把犯奸的男都下了蚕室,此固大足以快道学家之意,而回头一看亦危险,据王宠惠博士说,中国男子有百分之三十纳妾,依法理均系犯奸,若照办一下,突然要增出六千万名太监来,将如何得了乎。”

      一本书没有后记总觉是不完整的。后记最后几行字也很有味道。“从前上论常云,知道了,钦此。知道了那么这事情就完了,再有话说,即是废话。……以后应当努力,用心写好文章,莫管人家鸟事,且谈草木虫鱼,要紧要紧。”

      现在回来说苦茶,《关于苦茶》一文写得苦茶味足,资料考据外,“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蜡叶似的弄得平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枸朴树的就是”,接下来,又把一些可以当茶的叶子说了一通,大体还是书上的。知堂读书多,这点是要佩服的,但一个人阅历毕竟有限,许多民间的东西,书上没有记载,又没有体验,怎么知道呢?以我所知,可以当茶的叶子还多得很,除平时的凉茶外,光是苦茶,就有好些。前两年,有人送一种苦茶,细比毛尖,但确实是茶叶的一种,不知他们以什么工艺将苦味弄进去的,或者天生就苦?那茶也产自崇义,我在崇义时,没听说过这种茶叶,但吃过腊猪胆蒸辣椒干,苦味相似。另一种,夏天偶尔喝喝的,就是书上说的苦丁茶,现在到处都有了。说这么一番苦茶,只有一个意思,天下苦茶正多,“寒斋”的只是其中一种,喝了,长一点见识罢。

      今年虽然好茶不多,一年茶事乏善可陈,书事也乏善可陈,溅在书页上的茶渍,拿来充数,两者都有了。

      2005-11-14(农历乙西年十月十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茶随笔》上的茶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gk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