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工、复产,不等于复需求
其实,早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前,很多企业就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复工、复产了。
但是此次调研报告中,却有这样一个数据:有80%多的企业,受到疫情影响,1/4受到严重影响。
那这些企业,在疫情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其中最大一个难题是——需求量萎缩。
其他2-4名分别为:现金流风险、行业价格战、以及产品动销难。
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在疫情后整个外部环境、行业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状况几乎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之下,依然有41.25%的企业选择“维持原计划”予以应对。这种看似保守的战略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疫情后企业原有的战略可能会和新的消费需求无法实现有效连接,从而掉入“刻舟求剑”式的复工复产陷阱。
也就是说:复工、复产不等于复需求。
如果没有需求,或者说市场需求不足,单纯地复工、复产,并不能挽救企业。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近11%的企业在疫情后逆势上扬,这又如何解释呢?企业又该如何破解危机呢?
君智的看法是,需求其实就像一座冰山,分为两面:一面是“显性需求”,就像冰山的上面;另一面是“隐性需求”,就像冰山的下面。
疫情冲击下,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冰山上的需求”也会相应萎缩,这是大家都能意识到的结果。但实际上,消费者需求也可能发生了“漂移”。
一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始终“漂移”的消费者越来越难以琢磨。实际上,问题出在企业而不在消费者,因为“漂移”是相对的,与其说是消费者发生了“漂移”,不如说企业仅是在原地踏步。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如果采用“刻舟求剑”式的复工复产,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会“脱靶”。
疫情后,对于企业家要把握的是“冲击带来的变量——市场端、消费端、竞争端”和“隐藏的不变量——品牌对顾客提供了独特的价值,激发隐性需求。”
市场是需要企业去创造出来的。德鲁克说:“创造顾客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所以说,你就是要去链接新知识,去挖掘“隐性需求”,让自己的价值去与顾客“适配”。
事实上,在社会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会衍生出很多新需求。“隐性需求”的量,要比“显性需求”大很多。
比如说,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雅迪发现,随着全国大多数地区复工,消费者出行因担心公共交通人流密集致感染风险增高,将更倾向于选择私人化交通工具。
此外,城市较乡镇人口密集度更高,出行需求更旺,而电动两轮车则能承接城市主流人群的出行需求。为此,雅迪启动安心出行推广活动,加强新国标电自产品研发,凸显电动两轮车绿色安全价值,致力于撬动原本没有购买计划的主流人群,从而积极抓住出行需求的变化进入主流。
这就是挖掘了大变局中的“隐性需求”。
君智给企业的建议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