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自己迟早会登顶,只是没想到用了43年。”——夏伯渝·序
1975年,夏伯渝在心里给自己凿了一座大山,他梦想着爬上去,在上面拍两张照,一张,举着拐杖,指向蓝天,一张,展开五星红旗,任它飞扬。
那座山,有一个很漂亮的名字,叫珠穆朗玛峰(下称珠峰)。
这山,高8848.84米,危险系数,百分之百。
也是这座山,在他26岁那年,吞噬了他的双脚,成了他这一辈子都舍不下的执念,最后,他花了43年,用一双假肢,一对拐杖,在古稀到来之际,站在了那座山的顶端。
1923年,《纽约时报》曾问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
乔治·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在这之后,马洛里对这世界第一峰的探险,以他的失踪告终。
夏伯渝大约是和乔治·马洛里一样,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他们渴望去征服它,至死不渝。
我们都知道,要登上这座山很难,尤其是以残疾之躯,更难,那么,夏伯渝究竟趟过了多少坎,才到达那个地方的呢?
01、为一次体检,凿一座山
25岁之前,夏伯渝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名登山员。
他只是自小便对体育,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当然,这大约跟他的父亲相关,夏伯渝的父亲喜欢运动,还特别有跑步的天赋,跑起来很快,渐渐地,夏伯渝兄妹几个,也喜欢上了运动。
因为长期的运动,夏伯渝体能不错,顺利被体校录取。
在这之后,他便开始在体校足球队踢足球。
体校停课以后,他被分到青海一家机床铸造厂当钳工:“那个时候当工人可以说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可是我呢,还是喜欢搞体育。”
正确来说,他还是喜欢踢足球,对于登山,他一无所知,更没想过去了解。
1974年,中国登山队的选拔队伍,来到了青海。
“我听说可以免费体检,还能去北京转一圈,就报名了。”
得益于踢足球的运动经历和在青海生活的经历,体能不错,又能适应高海拔生存的夏伯渝成了第二批珠峰登山队的一员,开始了攀登珠峰的相关训练。
第二年,他和队友们出发了。
早在50年代的时候,就有人认为,这世界上,要从北坡登顶,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连飞鸟也无法飞过”。
其实早在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就已经曾从北坡登上珠峰,但由于证据的缺失,不被国外认可,于是有了1975年,夏伯渝这一队的再登珠峰。
当时,夏伯渝跟一众队员在抵达珠峰8600米处,遭遇恶劣天气,在高寒缺粮缺氧气的情况下,强撑了2天2夜后,登山队不得不做出下撤的决定。
此时,夏伯渝距离珠峰顶端的距离,只剩下248.13米,不远。
谁也不知道,剩下的200多米,夏伯渝竟然用了43年,才走完。
当时的处境,攀登不易,下撤更难,冰雪湿滑,狂风不止,登山队有队员扛不住,直接坠滑身亡。
下撤到7600米的时候,他们在山上过夜。
当时,有一位队友体力透支,睡袋也丢失了,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素有“火神爷”之称的夏伯渝心生不忍,便将自己的睡袋给了他。
“那时候我在登山队有个外号叫‘火神爷’,因为不怕冷,一年四季都可以用冷水洗澡,于是我没有犹豫,把自己的睡袋给了他。”
可回到大本营之后却发现,他的鞋子脱不下来了,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脚面上的皮肤从正常肤色,变成粉蓝色,再变成紫色,最后变成黑色。
他的脚,严重冻伤了,回到北京后,夏伯渝做了第一次的截肢手术。
本该风华正茂的人生,因为双脚截肢,蒙上了一层灰,更痛的是,他的父亲,也在他攀登珠峰的过程中离世,而他没能见着最后一面。
这一年,他才26岁。
02、绝处逢生,是最美妙的词汇
因为一次攀登,没能到珠峰顶端看一眼,却失去了双脚,没能见着父亲最后一面,夏伯渝后悔过吗?
没有后悔过。
多年后,夏伯渝面对一些小学生的询问,他直言不会后悔。
以一双脚,换队友一条命,是值得的;
登一次山,让他感受到了人和大自然的亲近和魅力,找到了攀登的乐趣和梦想,他当然是不悔的。
“我觉得我的体能、耐寒能力和适应性都很适合登山,在登山过程中这种刺激性、冒险性和挑战性也很适合我当时年轻的心态。登山过程中你看那个冰裂缝那么危险,但它又不是纯粹的冒险,它有很多对生命的保护措施。”
当然,截肢后,他也颓丧过,躺在病床上,听着收音机里,部分队友登顶的消息,夏伯渝悲喜交加。
为他们完成任务而高兴,却又为自己无法参与,甚至只能一辈子坐在轮椅上而失落。
好在不久后,一位国外专家给他做了全身的检查后,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你装上假肢之后,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可以再登山。”
绝处逢生,于他而言,大概是最美妙的词汇了吧。
那时候,因为截肢,他的小腿末端的骨头裸露在外,没有皮肉的包裹,要让骨头长肉,就必须刮骨治疗。
可麻醉药的注射,却成了难题,只能在腰部麻醉,可夏伯渝惦记着训练,一天都不想落下,于是拒绝了腰部麻醉的做法,硬扛着。
“当时就觉得,即便疼,那也总比动不了强吧,就几分钟,忍忍就过去了。后来才知道,那是真疼啊,骨头嘎巴嘎巴响,要不是腿被绑在手术台上,早就踢飞了。”
古有关公刮骨疗伤,今有夏伯渝刮骨治疗腿。
那种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而这还只是开始。
康复后,他被分配到登山队相关单位上班,成了一名档案管理人员,那个登山梦,似远似近的,始终拉扯着他。
夏伯渝的儿子夏登平是在他截肢后的第八年出生的,他清楚地记得,在他小时候,夏伯渝的小腿还在。
在那前后,夏伯渝到底做过多少次的截肢手术,至少是3次以上,具体的,他不记得了。
那时候,假肢相对比较粗糙,加上夏伯渝的长期高强度运动,他的伤口总是被一次次磨破,长期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
甚至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去上班的路上,假肢掉了,他摔倒在地,起都起不来。
之后的那许多年里,他就这么安分地守着一个登山梦,日复一日地上班、训练、治疗,漫长的人生里,好像就剩下这三件事一般。
03、那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
1993年,夏伯渝要面对的另一道坎,来了——淋巴癌。
这一次,他彻底失去了那双小腿。
如前文所说,夏伯渝在用着粗陋的假肢的前提下,长期高强度运动,伤口血液不循环发生病变,最终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晚期。
不得已,他只好又动了截肢手术,从双脚,到小腿看,没人知道当时的夏伯渝在想什么,那一次次截肢的痛,到底有多沉重。
即便是多年后,人们再次问起,他也不愿多提,只用一句“那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代替。
那时候,住在医院里,夏伯渝一度焦虑自己活不长了。
尤其是,同一个病房里,还有6个癌症患者,每个病床前,总是围绕着哭哭啼啼的家属,更影响情绪了。
想做的事还没做,想登的山还没登,夏伯渝不甘心就这么躺着等死。
于是,他任性了一回,不住院了,白天骑车去医院放疗,结束后撑着满身的疲惫、恶心、全身无力,骑车回家里住。
治愈之后,他没闲着,开始参加各种残疾运动项目,攀岩项目,甚至拿到了不少好成绩,可这并不是他的目标,站在珠峰的顶端才是。
人体的脚,踩在什么地方上,会马上感觉得到,并且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平衡,可假肢不行,假肢既没有知觉,也不能跳跃,更不能协助身体作出对应的配合动作。
登上珠峰的那条路,踩在上面的地方是不是平整,岩石有没有松动,是不是有危险,如何保持平衡?
这些,他都没法依靠那双假肢给自己传递讯息,这是他登山最大的阻碍。
可是,要怎么克服呢?
夏伯渝曾说:这些年,最难的,不是在登山路上,而是在登山之前每一天的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
那些年,他日复一日地5点起床,借着假肢快走、骑车、训练上肢的力量、练习攀登。
假肢不能平衡,那就紧紧握着两根登山杖确保平衡;
假肢不能跳跃,那就每周的一三五去登香山;
假肢不能快跑,那就每周二四六快速徒步10公里,周日再给自己休息一天缓一缓;
“负重深蹲、负重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登香山……”。
登山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他就针对什么去训练,确保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登山状态中。
很快,时间来到了2008年。
2008年,那年,国内最大的盛事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而就在前一年,登山队有一项重要使命,那边是奥运圣火传递珠峰,作为登山队的某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开始组织志愿者前往珠峰大本营考察相关事宜。
出发前的发布会上,夏伯渝也到场了,他问了一句:“我是一个残疾人,我能不能跟你们去珠峰?”
2008年,夏伯渝正式接受邀请,前往珠峰大本营。
那天,大本营搞了个欢迎仪式,可夏伯渝连这个都顾不上了,刚下车便往大本营旁边的一个小山头上走。
当时,大家伙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他穿着一件短袖就跑了。
他看着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亲切。
04、想不顾一切冲上去,哪怕下不来
失去了双腿的夏伯渝对于是不是真的能回到珠峰,其实也是忐忑的,他需要找回当年勇往直前的勇气。
时隔33年回到大本营,攀登那座小山头,便是他借着假肢,重启珠峰梦的开始。
他想登上大本营旁边的山头,找找穿假肢登珠峰的感觉,试探试探自己的体能还能不能适应珠峰。
在这之后,他彻底相信了假肢能带着他回到珠峰这件事。
只是,他的准备还不够,还要再等等。
2011年,意大利举办的攀岩世锦赛首次设立残疾人组,已经60岁的夏伯渝借着自身长期的运动优势和体能优势,拿下了2项世界冠军。
这项赛事,算是打开了夏伯渝的知名度和国民度。
对于一个登山员来说,知名度好像并不重要,但其实不是,攀登,本身就是一项很昂贵的运动项目,而退休工资只有6000多的夏伯渝缺钱,很缺。
同一年,夏伯渝第一次尝试着用假肢攀登青海珠玉峰。
他在陡峭的珠玉峰山壁上,迎着风雪,一次次跌倒,再站起来,一次次找感觉,总结经验,最终成功登顶。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夏伯渝每天要做的事不同了,原本的上班、训练、治疗“三件套”变了,变成了训练、攀登找经验、上节目三件套。
他开始陆续地攀登了慕士塔格峰、巴朗山、四姑娘山、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等。
他上了好几档励志型的综艺节目,借着“知名度”赚钱。
“我并不想被媒体过度包装,但我需要费用,需要让更多人知道我的故事。”
换句话说,有了更多人知道他的故事,有了更多节目的加持,他可以得到更多的赞助,借助那些赞助,为自己的珠峰梦做准备。
2013年,夏伯渝正式向那座暌违了近40年的珠峰出发,可惜的是,启程前夕,夏伯渝摔伤了,错过了当年的攀登计划。
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不甘心的夏伯渝从尼泊尔一侧登山,可到达大本营后,却遭遇了尼泊尔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
突发的雪崩,导致16名攀登夏尔巴向导遇难,那一年,当地的所有攀登活动全部取消。
2015年,夏伯渝第三次攀登。
这一次,他率先选择珠峰旁边,不论难度、气候环境都与珠峰相近的岛峰开始攀登,当他走到海拔6000多米,准备突击顶峰的时候,大地震来了。
尼泊尔当地发生8.1级大地震,营地遇难人数达28人,夏伯渝死里逃生,攀登珠峰计划再次搁浅。
可他还活着。
“既然活着,那我还要继续登珠峰。”
2016年,夏伯渝又来了。
这一年,他67岁,一个残疾的老年人,做这样的运动,在外人眼里,那就是拿命在玩,就连夏伯渝自己也觉得,这大约是自己的最后一次了。
只可惜,在登上8750米,距离峰顶只剩下94米的时候,他们遭遇了暴风雪。
眼前雾蒙蒙的一片,风大雪大,什么也看不见。
其他一同出发的队伍,早已有人已经登顶,并开始下撤,也有其他队伍的队友早在这之前已经坠滑身亡。
“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冲顶。我想不顾一切冲上去,哪怕下不来了。”
可看着自己身边5个只有20岁出头的向导,夏伯渝艰难地选择掉头下撤,尽管他也担心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攀登了。
他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他的身前,还有5个年轻人,当年他愿意为了队友放弃自己的睡袋,如今也做不来牺牲别人成全自己梦想的自私事。
“他们不能因我的梦想而死,我决定下撤。”
而这一次回到北京,夏伯渝因为血栓导致腿部肿胀,医生提醒“不能再去登山了”,这无疑是最绝望的宣判。
一次次恶劣天气,没能让他的攀登梦搁浅,可血栓却向他做出了梦想破灭的宣判。
身边人劝他:“差一百米,也算你人生的高度了。”
是差不多了, 但还差点儿,他要的是0米,而不是差100米。
05、他有两个拍照姿势没来得及拍
可夏伯渝从来就不是一个认命的人。
当年,专家说他可以用假肢登山,别人都不信,他信了;如今,医生说他再也不能攀登,别人都信了,可他不信;
他好像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认命的人,否则,这么多年来,他不会上上下下的折腾,而是认命地做一个普通残疾人。
为了克服血栓的影响,他重新制定训练计划,在原本的训练强度上逐日递增,试图通过训练改善自己的血液循环状况。
他也继续去攀岩、徒步、走戈壁、穿越腾格里沙漠、爬香山、甚至加强各种力量训练。
就连当初对他作出宣判的医生都说:“你可以再去尝试一下。”
2017年底,夏伯渝递交了登山申请手续,第五次向珠峰前进。
可就在2018年初,尼泊尔这边给登山员增设了一道坎。
那是一道禁止老年人和残疾人登山的禁令,而夏伯渝,二者都占了,可是,克服了所有困难,已经坚持了42年的珠峰梦,就这么断了吗?
夏伯渝不甘心。
他通过人权组织,跟尼泊尔ZF打起了官司,争取暂停禁令,好在,官司的结果是好的,随后,夏伯渝快速调整状态,购买装备,并迅速抵达大本营。
这一次的攀登,时间并不充裕,他准备的很仓促,珠峰的天气多变,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夏伯渝在大本营做好了各种训练。
5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点,夏伯渝从珠峰大本营出发了。
这一次,他的儿子夏登平也悄悄出现在了大本营里,在这里守着,等他安全下山。
上山的时候,他带了两副不同用途的假肢,一副走岩石,一副踏冰雪,作为一个没法以双脚传递攀登踩踏感觉的人,夏伯渝在珠峰上走的每一步,都带着风险。
经过近7天的艰险,他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
站在那里,他努力地想用自己那双没有知觉的假肢多走几步路,到山的边缘瞧瞧,看看这座吞噬了他双腿的山峰,是如何的伟壮。
其他登山员拉着他合影,而他预设的两个拍照动作还没来得及做,风暴便来了。
“我想好的两个照相姿势都没来得及摆。”
直至今日再提,他仍为这两张来不及拍的照片感到些许的遗憾。
站在世界之巅的时候,夏伯渝什么都顾不上想,他在上面,待了不到10分钟便只能跟着大家紧急下撤。
可下撤同样有下撤的难和险,暴风雪的肆虐,假肢的不便,悬崖峭壁的湿滑、体力不支的风险……每一种都有可能带着坠滑丧生的可能。
暴风雪也确实让他的登山镜镜片一片白茫茫,假肢多次卡在冰缝里,只能靠着向导凿开冰缝往下走,这每一步,夏伯渝都走的比上山要惊险。
“我当时想,完蛋了。万一假肢卡在冰缝里从腿上脱落,我会死在雪山上吧。”
好在,花了2天的时间,他总算安全回到了大本营里。
这一次的攀登,成功了,他成了全球第一位从南坡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登山员,是第一位依靠假肢登顶的中国人,也打破了中国人登顶珠峰最大年龄的记录。
这一年,他69岁,马上便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结尾
夏伯渝就像一个中国的登山奇迹,他付出了多少,我们几乎无法想象,他的执着,也是无法复刻的。
要说谁最了解他,应该要数他的儿子夏登平了吧?
夏登平提到过,珠峰对于夏伯渝的意义,跟其他登山员是不同的:“我觉得他不是因为喜欢登山,他心里就那么一座山,就是珠峰,他就那么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因为他1975年的时候没有爬上去,而且他的双脚也是因此失去的。”
也就是说,夏伯渝攀登的目的很纯粹,只是因为1975年,他是在珠峰“跌倒”的,所以他想在那儿“站起来”。
夏伯渝曾经在参加《中国梦想秀》的时候,自我介绍:“我叫夏伯渝,今年66岁,我本来应该和我的老同事们一块儿,在公园里跳跳舞、舞舞剑啊,但是我不甘心就这样颐养天年——因为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不能实现,我将遗憾终生!”
其实,与其说是他的一个梦,不如说,那是1975年,他在心里凿的一座山。
那座山,埋葬了他的双腿,落下了不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的遗憾,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却没能让他的父亲亲眼看到他站在世界之巅的苦涩,都让他潜意识里,想在珠峰上“找回场子”,哪怕,要耗尽他的一生。
12月3日,以夏伯渝的故事为背景拍摄的纪录片《无尽攀登》即将全国上映,他的风姿,他为梦坚持的故事,我们该去看看。
PS: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