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娄公子是指三公子娄琫和四公子娄瓒。两位公子因科举蹭蹬(挫折),志不在功名,要做名士。名士是什么?举个例子,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名士,彼此都恃才放达,不拘小节。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是名士,身边养有大批异能之士作拥趸,其自身也因乐善好施而闻名。
两位公子是有做名士的品质的。他们父亲去世前官居中堂,是内阁大学士。他们的长兄为通政司大堂。书香门第的生活养成两位公子谦逊、真诚、宽容的性格,面对老家的老仆,亦能作长辈般相待。家庭经济条件的优渥,也使他们对金钱没有执念,仗义疏财是常有的事。
我们来看看两位公子身边聚集了哪些异能之士作朋友吧。
第一个就是杨执中。杨执中乡试参加过十六七次,都没有考中,后来无意中补了廪生,又得了一份差事,到县学当教官。他说:“垂老得这一个教官,又要去递手本,行庭参,自觉得腰胯硬了,做不来这样的事,当初力辞了患病不去。”杨执中一方面把自己标榜得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般,真个是”襟怀冲淡”;另一方面又把荣选学官的报帖贴在中堂画上。这样言行不一的人,算得上名士吗?特别是他把“娄”听成“柳”,把娄公子当成县里捉拿他的姓柳的差役,竟泄愤般把家里传话的老妪(老妻)打了几个嘴巴,踢了几脚。这与娄公子的宽容相比,真算不得一路的人。
可就这样的人,只因为说过“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的,就为出了个永乐爷(朱棣)就弄坏了”,立马被娄家公子引为知己,认为高士。我想,两位公子如果在乡下生活些时日,会发现乡下的野老村汉私下争论起朝廷时事,也个个是大嘴巴,真与高士不高士的无关。
娄公子身边的第二个异人是权勿用。杨执中说他“有管、乐的经纶,程、朱的学问,此乃当时第一等人。”那么乡人是怎样评价权勿用呢?说他十七八岁开始应考,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县考的覆试(复试)也不曾取。那年遇着一个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帐,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他听见就像神附着的发了疯,从此不应考了,要做个高人,只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口里动不动说:”我和你至交相爱,分甚么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这个忽悠权勿用的杨老头就是杨执中。后来,杨执中的儿子杨六郎偷了权勿用典当衣服的五百文钱去赌,被权勿用发现了,杨六郎说:“你我原是一个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分甚么彼此?”把个权勿用气得眼睁睁的,自此与杨执中不合。杨执中说他是呆子,他说杨执中是疯子。友谊的小船,因为五百文钱,说翻就翻了。想当初,娄家公子为了把杨执中从监里捞出来,可是出了七百两银子来为他补东家的窟窿。
我们再来看娄公子身边的第三号人物张铁臂。张铁臂说自己武艺尽多,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银钱到手,又最喜帮助穷人。这天,张铁臂给娄公子带来一个包袱包着的人头(其实是一个猪头),说是自己的仇人。他说自己有一个仇人,一个恩人。仇人的事已经解决了,恩人还需五百两银子报他大恩。了了这件事,就一心在娄公子门下卖命了。娄公子于是给了他五百两银子。结果张铁臂一去不复返。这时,有官差又来捉拿权勿用,原因是奸拐霸占尼僧。
两位公子见接连相与假名士,于是要做真名士的意兴也减弱了,自此关门闭户,不许生人来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