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得远,只能在电话里温声安慰小影,“亲爱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比我做得好太多了,我没有给我妈买过那么多的衣服,没有给她那么多的钱,也没有那么频繁地打电话,我甚至脾气没你好,有时话不投机,还会吼她。我也不像别人家的女儿那样,小棉袄一般温暖。在我妈妈离开的前一个星期,因为要做一个置管,我跟她说话还有些不耐烦,后悔至今。但事后,她没有怪我,她感激我坚持做置管,让她最后的那几天舒服很多。爸爸和弟弟都劝我不要放在心上,情急之下在所难免,但大家都知道你是为她好的。”
其实重男轻女,偏心这种情形,我家也有,非常明显,只是,我们家的表现不一样。我妈偏向儿子,是只认儿子才是自家人,无论家里什么事,儿子承担起来,都是他应尽的责任,而女儿是别人家的,出钱出力都不应该。她给我送东西,是母亲心疼孩子,我给她送东西,却是欠了客人的情,给了钱,更是欠了女婿家的债,所以,她在最后交待后事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给我两万块钱,我哭着不愿收,她用绵软无力的胳膊把床捶着床,逼我收下。她心疼我刚刚买房,并不宽裕,同时也想尽力把我花的钱还上。我弟花多少,都理所应当,但是我花钱,她心里过意不去。
在对孙辈态度上,更加明显,外人都看不过去,说他们里孙外孙的待遇区别太大。作为一个母亲,看到我的孩子被区别对待,被看轻,尤其是被我的父母区别对待,心里还是会难过。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他们是爱我的,他们会想我,他们也真的心疼我。那些爱都是真切的,只是心理上偏爱弟弟更多一点而已,遇事优先考虑儿子而已。那些年叛逆期,我也跟他们吵过。后来终究也明白了,弟弟得到的宠爱更多,负担的责任也更多,所以我这个姐姐现在才可以像个妹妹一样被照顾,像个客人一样被宽待。我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无论吃穿用度,还是读书受教育,父母从未亏待过我。我也很庆幸有这样的父母,有这样的弟弟,很幸运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所以,我心里是有爱的,我也有爱的能力,能给出去的都是源于爱,不只是责任。我们的沟通模式不一样,但每一次打电话,都是因为想念,每一次赠送礼物,都是因为关心,我们双方都是开心的。
我告诉小影,“不要想那么多,凭着自己的内心意愿去做事,想怎样相处就怎样做,你觉得开心了,幸福了,就不会后悔的。即使以后后悔了,也没有办法,因为你没有能力去爱他们,因为你得到的爱太少了,自己拥有了,才有能力分享给别人。感受到被伤害,你的心里是有不甘,有埋怨,但没有因此怨恨他们,你已经很棒了。以往所有的委屈求全,都是在压迫自己,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换来安宁与温暖,而且这样做对你也不一定是有益的。先放过自己,让自己放松一点。不要担心自己会后悔,会遗憾,因为即使你不那样表现得面面俱到,也不是不管他们,该的尽责任还是会尽到的。所以,你不是不孝顺,不要给自己贴上坏女儿的标签。只是心累了,先容自己喘口气而已。真心相待的家人,都会彼此包容相互理解的。如果他们爱你,就不会怪你。如果他们因为你的无能为力,来责怪你,那你觉得是他们贪得无厌,还是自己付出太少呢?”
我们不评判他们的做法,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如果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又拿什么去爱别人呢?或许我比较自私吧,但是作为朋友,听到她声泪俱下讲诉心中的委屈不甘与纠结时,特别心疼她,为什么明明没有得到那么多的爱,却因为无法爱别人,深受自己内心的折磨呢?
这几个月来时不时的反思与自我谴责,让她的内心一直在痛苦地撕扯,我的话让她稍稍心安一些。推荐她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藉,她有机会去看看心理医生,不一定能解决现实问题,至少心里的难过有个通道说出来,有专业人士的疏导,应该会舒服一些。
许多事情是分不出对错的,也没有固定标准可供参考,但我们在世,无非要寻一个心安,内心安宁,从容淡定,也许就会变得豁达一些。对他人的怨,对自己的恨,都能坦然面对,少一些情感上的羁绊,单单处理问题,应该会简单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