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爱的魔法世界
伤疤已经十九年没有疼过了,一切太平。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距离英国作家J·K·罗琳写下《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句话,已经过去十二年了,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属于那个魔法世界的故事,从未结束。每每开学前夕,我们仍在悄悄期待,会有一只猫头鹰叼着信封叩响卧室的窗口。
1997年到2007年,J·K·罗琳用七本鸿篇巨制为世界凿开了通向魔法世界的入口,让无数人跟着那个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戴着黑框眼镜,拥有一双深绿色眼眸的瘦小男孩,经历一场又一场奇幻冒险。
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主人公哈利·波特从一个长期蜗居在碗橱里备受欺凌的孤儿逐渐成长为在魔法界家喻户晓的“救世之星”。
而这个传奇,亦发生在它的创作者——J·K·罗琳的人生中。《哈利·波特》系列的全球热销,使罗琳从一个失业的单亲妈妈蜕变为媒体口中“继莎士比亚后最有名的文学人物”。
霍格沃茨城堡
L麻 瓜 世 界 V S 魔 法 世 界L
L最 触 动 人 心 的 是 爱 的 力 量L
与其他魔幻类、传奇类小说常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远古时期不同,《哈利·波特》的主体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一个充满了现代化色彩的工业城市。
而在城市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开着一家破旧狭小的酒吧。这个名叫“破釜”的酒吧,是连接魔法世界和普通世界的通道,巫师们只要用魔杖敲打围墙,就能走进英国魔法界最繁华的商业街道——可以买到一切有趣玩意儿的对角巷。
仔细阅读《哈利·波特》系列,我们会发现,对于主人公哈利·波特而言,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最大区别,并非体现在“硬件设施”上。那些神奇的咒语和魔药固然充满吸引力,但他最珍惜的,是在这里收获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作为一个拥有特殊本领的异类,哈利和他的魔药老师斯内普、死敌伏地魔一样,在麻瓜世界经历了一段悲惨的童年生活:被歧视、被压迫、受欺凌,孤独而自卑。而这一切,在海格带着霍格沃茨录取通知书来找他那天改变了。
穿上巫师袍的哈利,虽然要面临无数的危险与威胁,但在魔法世界,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遇见了倾囊相授的师长,并通过咒术,见到了魂牵梦萦的父母,找到寄托情感的港湾,不再怯懦,蜕变成一个能够保护他人乃至拯救整个魔法界的人。
黄金三人组:哈利、赫敏与罗恩
爱的力量,或许才是整本书中最强大的魔法。
因为爱,刚满一岁的哈利重创了处于巅峰期的黑魔王,使其化作一缕孤魂;因为爱,斯内普甘做双面间谍,背负起沉重的压力,在黑与白之间游走;因为爱,小精灵多比为了保护“最好的主人”逃出生天,被敌人的匕首击中身亡。
最后,也正是因为爱,哈利·波特才能用一个最简单的防御性咒语——除你武器,扭转战局,打败了强大的黑魔王,驱散在魔法界盘桓近三十年之久的黑暗力量。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爱、亲情、友情等,如2013年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等。
示例:
爱是世界上最易得的事物,亦是最难得的事物;是最普通的事物,亦是最珍贵的事物。一直被爱包围的人,如同鱼在水中,畅游其中,将其视若寻常,但当爱不复存在,就会蓦然发现,生命竟如此苍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熙熙攘攘之中,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而无所不用其极,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理想而抛弃爱。为了“有价”而牺牲“无价”,然后在“无价”最终消逝时徒然懊悔,仿佛成为许多人的常态。但这样令人心痛的循环,何尝值得?
在《哈利·波特》中, 两次打败反派伏地魔的力量,全都源于爱——莉莉·伊万斯对哈利的爱,哈利·波特对世界的爱。而在现实生活中,唯一能打破名利迷障的魔法,亦是爱。爱让人们发现了世界的美好,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回归初心,回归本真。
哈利·波特与他的猫头鹰海瑟薇
L格 兰 芬 多 o r 斯 莱 特 林L
L从 心 出 发 ,选 择 权 在 自 己 手 中L
魔法学校霍格沃茨一共分为四个学院:格兰芬多、斯莱特林、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分别代表勇气、野心、忠诚和智慧。
每一个入学的新生都会戴上分院帽,根据帽子的建议走进属于自己的学院,哈利也不例外。这顶神奇的帽子充满智慧,能看透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才能,将他们分到最适合的学院。
由于历史因素以及正反两派的领袖分别属于前两个学院,最激烈的“战争”总是发生在格兰芬多和斯莱特林之间,这也正是贯穿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的主线。
分院帽
虽然在全书中,以邓布利多、哈利为代表的凤凰社力量和以伏地魔为首的食死徒力量呈两极对立,但我们并不能像魔法世界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以好人和坏人简单粗暴地划分两个学院中的人。
正如勇气和野心并不只有褒义或贬义一样,学院的归属,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品格和德行。在众人眼中充满正义的格兰芬多,有像小矮星彼得这样舍人为己的泄密者;而在众人眼中象征邪恶的斯莱特林,有像斯内普这样忍辱负重的英雄。
人性是复杂的、矛盾的、多变的,即使是三位主人公——哈利、罗恩和赫敏,也不全然是光明的一面,贪婪、嫉妒、自私等阴暗的情绪,亦体现在他们的性格中。
就像魔法世界总高估预言的力量,给学院贴上标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总夸大环境的作用,将贫富与修养紧密联系。然而,无论是巫师还是麻瓜,善良与邪恶、低劣与高洁的选择权,永远在人们自己手中。
西弗勒斯·斯内普
在最后一章中,哈利送自己的小儿子穿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登上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这个唯一继承了哈利母亲莉莉的绿眼睛男孩,像26年前的哈利一样,担心自己会被分到被众人厌弃的斯莱特林学院,堕入黑暗。
“阿不思·西弗勒斯,”哈利轻声说,“你的名字中含有霍格沃茨两位校长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斯莱特林的,而他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可是如果——”
“——那斯莱特林学院就会得到一名优秀的学生,是不是?我们觉得这不重要,阿不思。”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有删减)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人性的复杂、拒绝标签化、坚守自我等,如2018年天津卷《器》,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等。
示例:
善与恶,绝非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它们共存在同一个人心里,像两个立场对立的小人,彼此矛盾、争执、冲突。它们的胜负,毫无疑问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最终能够决定战局的,还是在人心本身的趋向。
在《哈利·波特》中,拥有相似苦难童年经历的伏地魔、斯内普和哈利,所选的人生之路却截然不同:一个撕裂灵魂,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黑暗;一个迷途知返,为守护爱甘做双面间谍;一个肩负重任,终将光明洒满人间。
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写道:“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虽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种难以抵挡的潮流,但仍有人能够逆流而上,坚守真诚与善良,在泥沼中培育白莲,在黑暗中点亮烛光。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哈利·波特》系列创造的虽然是一个虚幻的魔法世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理想、挫折、友情、龃龉、奉献、阴谋、爱……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组成。从哈利·波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自己。
勇敢的哈利、重情的罗恩、聪慧的赫敏、搞怪的双胞胎、可爱的邓布利多校长、忍辱负重的斯内普教授……在《哈利·波特》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物?
阿拉霍洞开、幻影移形、呼神护卫、一忘皆空……你最想掌握魔法世界中的哪一条咒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