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那些所谓的“学霸”“能人”称号通通都不属于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最大的转变,那应该是从心理年龄上开始成熟,接着便是有了自己的圈子,看到圈子里的人个个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拼命,那种压力慢慢地让我那颗心高气傲的心开始悸动了。
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我接触的形形色色的圈子,比如影视圈,粉丝圈,文化圈,政府圈等诸如此类人物中,我比同龄人要更早地体会到。
上个月回我的母校南通大学,见了我三四年没见的大学老师。吃饭间谈及当年上课对我的第一印象,我的老师竟然说:“那时候对你的第一感觉,你一定是个不好惹的人,看上去很高冷的样子,不理人的。”我表面哈哈一笑,内心却是有点大惊失色。所以,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以什么样的形象去示人,看来也是也不受我们自己的意识控制的。也许只有当深交以后,才发现原来一个人所谓“看似”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原来是这样的”。后来分析自己,大概是对自我的保护意识过分强烈了,成年之后,更没有了交友的激情,守在自己的圈子里成一统,能够使我与这个世界保持正好的距离,能够让我在浮躁中专注下来做很多事情,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座右铭:对别人好一点,对自己狠一点。
后来我把它送给我带过的毕业班的学生,没想到第二年在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给我送来了一个大蛋糕。上面便刻着我曾经对他们说过的这句话:对别人好一点,对自己狠一点。
内心十分感动,是出于这份心意,更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产生了莫名的辛酸。我不知道他们真正理解了还是仅仅记住了,就像我还记得我的语文老师对我说过的那句“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一样。如今我自认可以很骄傲地对我的老师说“我做到了”,但是我却无法忍心要求我的学生能够做到我所说的这样的“狠”,毕竟,它背后付出的代价,太大。
在简书上看到了一个标题“对自己狠,就是对自己好”。上个月大学同学送我回苏州的车站,路上对我说:“我觉得你对别人都很好,但是唯独对自己不好。”这些年,我把我所有的善意和温暖都给了身边那些挚爱、亲近的人,唯独可以对自己下狠心。从物质上来说,我舍得豪掷千金给我最爱的人买礼物,但是在自己身上几乎很少花钱;从精神上来说,我舍得花大笔的精力去钻研和研究我不熟悉的领域,宁可忍着自己身体的疲惫撑到撑不下去的时候,甚至于我还能一人做很多份工作,忙到几天不合眼的连轴转····
其实,做这些很多都是莫名其妙的心甘情愿。那种感觉,真是奇妙到不足为外人道也。有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什么也不为。我为的是我的这颗心。
直到前天晚上,心脏开始出现问题。半夜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开始回想这一路,是不是对自己狠到极限了,生命提醒我要开始停下来了。收到了很多朋友发来的关心和劝告,我的一位学医的同学毫无避讳的发来一句:“你这样很容易猝死的。”我有时候就想,那我死了也得留点什么东西下来吧····实际上,我很抱歉,每一次都让那些爱我的人如此不省心。
一年前我开始服用精神类的药物,断断续续,直到今年稍有缓解。起初羞于向人提起自己身上精神性的疾病,到后来也慢慢释然了,如今的时代下,我们哪个人不带点病痛生活呢。今天回到家看到桌上还没有收拾的,乱七八糟的文稿,我坐在电脑前想写点什么,也开始想,对自己狠一点,到底该多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