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

作者: 东方有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10:38 被阅读29次

  一直对日本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与其说是不感兴趣,还不如说是在内心深处有一种隐匿的抵触,即便东西再好也不愿意去承认,或许,这是一种历史情结在里面作祟吧。然而,对于久石让,我却不得不承认。

  接触久石让的音乐,起源于一个繁忙而美好的夏天和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我的艺术细胞极少,但是一种我也说不出的光环将我包装得很好,这很让人迷惑,更让人觉得那种光环是艺术独具的气息。我很难去追逐所谓的时代潮流,总是喜欢在流失的年岁中去寻找早已经失去记忆的光影。

  当人们争先恐后的聚集在光鲜照人的镁光灯下时,我的焦点却在某个黑暗的角落展开。热闹于我总是一种生活的点缀,一个乞丐比一个明星给我的思考多的多。

    千与千寻是一部在很早以前就传遍银屏的日本动画,而我与它相遇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并没有完整的欣赏,零星的记忆片段将当时的画面深刻的沉淀在大脑的某处,直到今天,我都还清晰的记得其中的神奇美妙。可是,除了画面给的视觉感受,我更为其配乐给的听觉享受所震撼。

  有人说,当人们都沉醉于一部电影的波澜起伏的剧情当中时,配乐才是其最为注目的。配乐,如配角一样,默默的,静静的在一旁,不炫耀,不争夺,不计较。就那么在该出现的时候响起,在该退去的时候停止。

  我想对于一朵没有绿叶的牡丹是没有几个人觉得好看的,对于一份没有佐料的燕窝也是没有几个人认为是美味的。对于这个世界,或许主角太多了,才让配角们那么的不堪重负。

    对于久石让,我不会记得他是一个日本人,我也不会记得他创作的名字,但我会记得他的音乐。有人说久石让太了不起了,居然能将日本文化栩栩如生的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实,我想久石让从来就没有想过表达日本文化。

  音乐本来就是有灵魂的,好的音乐可以让人们完全沉寂在音符触摸耳膜的快感中,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在属于每个人不同的蓝色的梦中。我仍然记得《入殓师》中的一幕,主人翁拉着大提琴在富士山脚下感悟,雪白的富士山伟岸的身躯和主人翁小小的身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大提琴上流淌出来的旋律充盈着整个空间,占据着银幕前观赏者的心,那种来自视觉上的宏大气势饱满的在记忆中打结纠缠。

  忙碌的生活总是会让人们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流失昨日的童真,记忆也会随着时间在白纸上泛黄。即使某天想要重新温习一下昨日的感动,却不能准确的在泛黄的白纸上识别旧时的记忆,就那么边走边忘。余秋雨说“对于一座城市,人们最先记起的或许是它的建筑、它的风景,但是到最后只记得的却只是那里的人”。或许,我们总是要忘记那一路的风景才能记住最值得记得人。

    情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记忆装载着情感在人生路上不断的充盈自己,然后不断的削减自己,到最后,就只剩下纯粹的记忆。那是一种美好的,圣洁的,明亮的神经体系,牵引着每一段走过的我们的路,《千与千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与千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jp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