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去了一趟云南。去之前的计划为在大理躺平一个星期,享受一下所谓的慢生活。到大理之后,却觉得工作也许才是人生的良药。
大理
走过洱海边,走过大理古城的青石板……阳光洒在路边极简风的网红民宿上,银器摊的银饰上,民谣歌手的吉他上,游客穿着民族披风,拿着假花,化着晒伤妆,扎着脏辫……
千篇一律。
生活在大理的人也一样,没事做的时候就低头看着手机,手机传出的是短视频的音乐……他们可能整天就这样坐着,阳光照在他们脸上,又移到脚边……
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吗?所谓的躺平,就是有更多的时间刷手机,看短视频?
什么是躺平,我理解为做自己想做的,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但我突然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有人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想上班。但不上班,又能干什么呢。刷手机?
也许我想画一幅画,做一个手工,唱一首歌,但好像这些事的魅力在于,我是在工作之余来完成。如果变成全职,似乎一下就失去了乐趣,更不能确定收入是否能维持生计。
大理的慢,原来只存在于营销文案中。
洱海边网红民宿的老板,洱海的风吹过她的长发,但她刷手机的姿势,跟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的姿势一模一样,百无聊赖。
于是我改变行程,来到了丽江。
丽江
相比大理,丽江古城确实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浮躁。
满街都是千篇一律的游客,穿着千篇一律的民族服饰,在千篇一律的取景地,做着千篇一律的动作,拍摄千篇一律的照片,加千篇一律的滤镜,获得几张千篇一律的旅拍照片。感觉比拍证件照更加刻板化,模板化。摄影师可能都不懂什么是摄影,换句话说,懂摄影的也许不屑于这种流水线的作业。而游客们远道而来,肯定不是为了拍几张证件照,却还是陷入消费的陷阱。
大街小巷,无数自媒体人举着手机进行直播,到了一处人最多的景,挤进去一看,竟是一朵莲花灯,五颜六色,就像以前万能充上的跑马灯,却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纷纷上去合影留念。
最让人觉得诧异的是不计其数的酒吧夜店。绚丽夺目的灯光从一家家店面穿透出来,朝里望去,烟雾缭绕,有歌手在嘶吼,有辣妹在热舞……不少略显青涩的游客,在店门口踌躇,他们可能觉得不进去体验一番不算到过丽江,但又怕自己进去以后格格不入,更怕遇到价格刺客,让人肉疼。
为什么说诧异?虽然它是个古城,却像个穿着豆豆鞋,紧身裤,喜欢喊麦的非主流。让人感受不到一点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更像是铺了青石板的城市闹市区。身处其中,耳朵觉得喧闹,眼睛也觉得喧闹。
这好像也不是我向往的生活。
我也想过躺平的生活,可是何为躺平,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