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写孔子子路颜渊人生志向的文章,感觉甚好。
《论语》不仅是一部古代典籍,它其实就更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可以修身养性,可以让我们了解人性,可以帮助我们更通达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这一段分析颜渊子路孔子志向的文章,分析完后指出,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年轻的时候却看不明白,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一点得失,一芝麻大的事儿都放在心上,念念不忘,自我折磨
而年纪大了,发现那些曾经在意过的事情没有那么重要,经历过了才能看得开,看得透。
一句话专治各种焦虑:“你没那么重要”
作者:梁冬
原典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颜渊和子路的人生志向
有一天,孔子的两个学生颜渊和季路站在老师旁边垂手而立。孔子问:“你们能不能讲讲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季路(子路)是一个性格很豪爽、很直接的人,他说:“我希望有宝马、有貂……朋友们随便拿去用,用坏了也无所谓。我的就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用我的你不用心疼,我也不会惦记你的。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这样的人,第一说明我有,第二说明我能分享。”
颜渊的能力与胸怀并重,他的性格比较慢,他说:“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做了好事也没有很多人来吹捧、报道、强化的人。虽然我很辛苦,但也不会感觉自己很悲催。我的所有努力、成果,都是自然而然得来的。我好像与这个世界处在一种平行的状态,一起前进的状态,因此,我没有特别突出。”
其实,这已经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
一个人要如何做到既有功劳,又不被人发现,而且还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己与整个大道同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显现出的状态。
孔子微笑地看着这两个学生。子路说:“请问老师的志向是什么?”(师徒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后,就有来有往了,你问我的志向,我也问你的志向。)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理想是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朋友之间可以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年轻人可以得到关怀、茁壮成长。
他们三个志向的区别是什么?是维度。
不管是子路还是颜渊,他们的理想都是个人达到一种状态后,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无论如何,他们讨论的还是“我”—我执、我慢、我嗔、我谦虚、我与大道同在、我隐藏在世间的这个“我”。而孔子提升了一个维度,他关心的是老年人、中年人、小孩儿,也就是说他关心的是别人,是大众。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为什么一个人活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以自己的得失为意了呢?只有一个原因—得到过,也失去过,而且发现得到与失去,对自己并没有本质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焦点从自己的得失(无论是多么高级的得失)移向别人,就会产生一个附带的小福利—不再被自己的得失影响情绪。
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老的时候都不会安然,很多人都没有朋友可以信任,很多小孩儿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将是这样。
当我们把焦点投向永远都没有尽头的漫漫长路的方向时,就不会焦虑了,因为自己做的每件事反正都要在路上一步步地解决,这反而是一种获得解脱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