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 2 - 鹿非
本周主题:读书笔记
1. 素材积累
(1)写作素材
几天前我到寺里找位大师喝茶,无意间说起吃素的问题。
我问大师:“我听说藏传佛教其实是可以吃肉的是吗?”
“是啊,毕竟在他们那个地方,没有肉了还能吃什么?”大师回。
“那会影响他们的修行吗?”我接着问。
“不会。”大师笑着答。
“所以吃不吃肉和修行其实没什么必然联系对吗?”我继续问。
“对,没什么必然联系。”师父继续笑。
“那大师您为什么要吃素,又为什么要住到这样的深山老林里来呢?“我问。
“哈哈哈,”师父依旧是毫不介怀地笑,毫不介意我的咄咄逼人,“禅宗讲究「戒定慧」。「戒」是戒律,相当于你给自己画出边界;「定」则是我们能够安心地待在边界里,能定住;而后也才有「慧」,是智慧,你也就更能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不吃肉是我的戒,也是我的修行;你吃肉是你的戒,是你的修行。重点是你给自己定的戒在哪里,这样的戒能不能守得住。守得住,也才能获得更多。”
我当时无言良久。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选择了我的“戒”,“定”心坚守,希望能有更多的“慧”吧。这段话,特别是“戒定慧”这三个字一直如刻心头总会不自觉想起,这里作为结尾,与君共勉。
黄河清 -《我只想做个自己喜欢的人》
(2)写作灵感
超喜欢这篇文章的题目 & 作者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3)写作感悟
“不要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好,所以你也没必要对所有人好。”
2. 每日一文
L是我亲弟,但平常开玩笑,我总爱和他说:“嗯,我是捡来的哇,咱俩不一样那是相当可以理解的!”这时他一般会开始翻白眼,嘟嘟哝哝把手里的卷子折了又折,塞进错题本,然后如获大赦一般把错题本丢在桌上,懒洋洋地站起身来去洗澡。
“又不收拾桌子!” 我冲着他的背影抗议,然后迅速一脸坏笑地说道:“明天还有4张卷子,记得抄错题!” “知——道——了——”他并不回头,一脸愤恨+无奈地钻进卫生间去。半小时后L穿着小内裤坐在我身边,对着风扇吹头发,脸上的阴霾早已散了,歪着头习惯性窥探我的屏幕。“你又看不懂。”我笑他。“就是要看,我乐意!”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一般会带着笑意,有种“虽然你看不惯我可你也摆脱不了我”的得意之感。
我心情好的时候会和他道歉:“我也知道我应该对你多一点耐心的,可我常常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哎······你不觉得我很讨厌吗?” “不会啊。”吃瓜小子这时会从盛满了哈密瓜的盘子里抬起头来,说:“你的脾气已经很好了,如果我的老师都像你这样,我会觉得很开心的!” “这样吗······你们的老师对大家非常严厉吗?” 他点点头,一脸“这些都不值得挂怀”的表情,继续低头吃瓜。
我爹妈的性格差距很大,有时会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从小我就被亲戚们评论说像极了我爸,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容貌与性格皆是。我一直很讨厌这样的评论,不过别人非要说,我也没办法。懂了点心理学的知识后,我发现自己属于“焦虑-回避型”人格,没什么朋友,但也觉得无甚不妥。自己一个人舒舒服服地看书喝茶写作业,挺好的呀!
L随我妈,在我看来属于“狐朋狗友”一大堆的那种。我娘觉得他在长身体,买了很多钙片和维生素补充剂给他吃。那时他尚未满12岁,挑的维生素是专为“kids”设计的那种,五颜六色香甜如糖果。一周后他回家,怯生生告诉我们妈:“妈······我的那瓶维生素片被同学偷吃完了······”
我妈的解决之道是,从此只给他装一周刚刚好能吃完的份额。我听了却很是生气,有种把那群熊孩子好好教训一顿的冲动。不够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才来兴师问罪已然太迟。于是我就一本正经地教训他说:“做人呢,要温柔但不失边界。”接着开始我的长篇论证。
L一脸的不感兴趣,末了他说:“对对对,你有边界,所以你没朋友啊!”
额(⊙o⊙)······你说得对,然而我并不想改······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区,于L而言是与他的小伙伴们每日嬉笑玩闹,偶尔被欺负也仍旧觉得很开心。至于我嘛,一贯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特别不爱凑热闹。之前我也有很认真地想过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是:我所处的这个圈子并不适合我,正所谓同频才能共振,所以我需要一些新的圈子。
噗······我是怎么从“戒定慧”跑题到这儿的呢?原先是想从告诉L说“做人要温柔但不失边界”入手,一步步展开关于边界的讨论,但写着写着暑期相处时的那些小瞬间就不断涌上来,于是这篇小记的前面部分就成了记叙文😳。好吧好吧这不重要,我在持续输出,对!(保持好心态最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