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青通社所有成员于报告厅观赏了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29336/0c1dcdf6e3e98ee3.jpeg)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朝大文豪苏轼曾作此诗,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习总书记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忘读书,提升自己的才华。他曾引用了“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说明才与学的关系,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1969年1月13日,习总书记踏上了知青专列,分配到梁家河大队,条件十分艰苦,习总书记在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回忆,“除了饮食,还有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跳蚤要的人家身上都是奇痒无比的大包,一抓破就会流血。劳动关更考验人,知青们一开始一天只能拿五六分。”当地老乡回忆,习总书记的箱子中装满了书籍,在白天辛勤地工作,空闲之余拿出书来读书学习,而在晚上会借用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继续学习,第二天经常会看到他满脸发黑。对于全村文化水平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习总书记开设了扫盲班,提高了全村人的文化水平。
习近平作为青年热爱学习的偶像,经过不断学习思考,提升个人能力素质,而读书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责任,他年轻时对知识的追求,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村民梁玉明曾经说过,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书本,没见他放弃读书。习近平也回忆,当年他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三十里路去借这本书,又走了三十里路取回这本书。
相反,蒙曼教授举了方仲永的例子,“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天才在世界上绝对是少数人,方仲永作为一个天才,五岁就能作出好的诗,让人十分羡慕。但是他的父亲确认为他没有必要学习,“环谒于邑人”,最后我们也都知道,他就像是没有源头的活水,日渐干枯,最后泯然众人,令人惋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主席曾在谈话中谈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以总书记为榜样,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