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lechou ,几乎一无所知的恋人。
- 齐奥朗《眼泪与圣徒》,装帧好,内容乍看骇然,实则就是一个信上帝的人对基督教的吐槽;
- 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译本,批注得密密麻麻,看完估计能写很多分析;
- 麦克劳德《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这几年来读过最好的短篇。
@樗谷 ,天命论者、曾经的哲学爱好者、如今的政治经济两面手。
- 《黄帝内经》,人卫社梅花本;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何元国译本。
@孟垚 ,基督徒、诗人。
- 《圣经》;
- 《标准日本语》;
- C.S.路易斯《裸颜》。
@Rows ,学校边缘人士,学着努力活着。
- V.S.奈保尔《大河湾》;
- 孔飞力《叫魂》。
@陈皮 ,建筑学入门菜鸟、画图狗。
- 潘绥铭《存在与荒谬》;
- 潘绥铭《生存与体验》;
- 孔飞力《叫魂》。
@忍冬 ,找声音的人。
1. 《鳄鱼·街》,[波兰]布鲁诺·苏尔茨,杨向荣译,新星出版社,2013年
余华在代序中提及布鲁诺·苏尔茨的作品有时与卡夫卡相像。这种相像并非来自于文本背后深层思想的相似性,而是余华所认为的焦灼状态的相似性:如同黑暗中的烛光,表达了千钧一发般的紧张之感。但我更想用文中某个不起眼的段落中的四个字来形容这本书——颜色爆炸。从进入苏尔茨的世界开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与其他的世界有所不同,直到这个词真正地呈现在你面前的瞬间:你会了然这种不同到底出自哪里。单就第一页,你就会发现金黄色的梨子、色彩缤纷的阳光、红草莓、黑樱桃、饱含金色果浆的杏子、黑洞洞的房间。对于舒尔茨来说,万物都有颜色。即便「日子变得坚硬,像陈年的面包」。而这可能与舒尔茨本身是一个画家有关,他试图将画作的颜色用文字描述出来。事实上,即便撇开卡夫卡,撇开冷漠而严峻异常的世界,你也能够以欣赏画作的方式去欣赏那些精美的雕满颜色的句子。而这或许是打开这本书的另一种方式。
2.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译,南海出版社,2015年
我更愿意相信,对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来说,《百年孤独》描述的不过是一段历史。在那个屡次被提及的开篇里,时间交汇与融合,而这恰巧是历史性的片刻所拥有的魅力:「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几乎所有值得被记住的故事,都有一个令人战栗的开篇。所有伟大的故事,在最初便告诉了你结局,但你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着作者走向人物各自的命运。莫言说看了开头便不敢再看下去,这或许并不是虚言。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所独有的魔力。
3. 《文革轶事》,王安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
在某个等车的瞬间,同行人看到这本书时,好奇地问我怎么看起了历史。这本书的名字让人想起从不曾被记忆的往事。在4个独立的短篇故事里,我更喜欢那篇与书名同名或者说被用来作为书名的短篇,那个故事文雅克制。在《流逝》与《“文革”轶事》中,都有经历世事变迁,在生活重归正轨后,那些过去到底是抛弃还是肩负,成为了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没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他们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妹头》更像是余华《兄弟》的一个翻版。即便迎来了新时代,但所有人仍旧在命运的泥潭里挣扎溃败。
4. 《灵之舞》,邓晓芒,东方出版社,1995年
学者类写作者通常会有一个习惯:在文章的前言或者后记中做出写作本文的因由。邓晓芒也不例外。在1994年的文本前言中,邓晓芒明确表示其意图是把「我们这一代人」感受思考事物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邓晓芒那代人与我们这代人的差距又有多大呢?即便放在今天,在这本书里仍旧能够找到我们生存的哲理。或许不得不注意到《灵之舞》的副标题——中西人格的表演性,在某种程序的叙事上,邓晓芒试图找到中西的不同,并找到那个理想的人。那些不曾被我们投入目光注视的细节,一点一点地被邓晓芒挖掘出来。而最终,邓晓芒想要提供给拥有破碎心灵的大众的相对完整的「世界感」,并呼唤作为自由意志的个性的生存。问题是,即便振聋发聩,又有多少人听到呢?
5. 《道连·格雷的画像》,[英]奥斯卡·王尔德,苏福忠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
很难想象,奥斯卡·王尔德会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作为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他在书中描绘了一个诡谲的世界:被画家所欣赏并作为绘画角色的道连格雷,在亨利·沃顿勋爵「肉体一旦造孽,便和罪孽无缘,因为行动是一种洗刷罪孽的方式。一旦洗刷罪孽,就只有快活的回忆了,或者遗憾快活远远不够。摆脱引诱的唯一方法是向引诱低头」、「总是不停地寻找各种新的感觉。别害怕任何事情……迎接新的享乐主义,这正是我们这个世纪想要的」的教唆下,肆无忌惮的发泄他的物欲跟肉欲。但道连格雷在腐败的生活下依旧年轻,代替的是画作中的人物变丑。随后画家被道连格雷所杀。威胁格雷存在的人物也因阴差阳错被他人所杀。但是,道连格雷在最终试图抹杀掉那副象征灵魂生命的丑恶的画作时,却应声倒地。画作恢复了原本的美,而格雷却以丑陋形貌而终。这个故事本身便是对自己进行阐述的注脚。正如序言所说,「所有艺术既是表面,也是象征。深入表面的人深入表面,如飞蛾扑火。阅读象征的人阅读象征,如飞蛾扑火。」
本文系Whalechoutalks项目短文计划的第43篇,欢迎通过Telegram加入Whalechou Talks的Channel,第一时间掌握Whalechoutalks的最新动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