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后,押在咸阳闹市腰斩台上,昔日的大秦帝国丞相李斯,准会想起他带小儿子去东门逐兔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李斯第一次登上中国历史的大舞台,是在战国末年楚国的上蔡。
那时的他,只是上蔡郡的一名小吏,掌管乡中的文书资料,记录官仓出入账目。因为李斯写得一手好字,工作倒也做的称职。闲暇的时候,李斯喜欢带着儿子,牵上猎狗,在上蔡东门外的荒原上满世界奔跑着撵兔子,在傍晚的袅袅炊烟中享受一顿丰盛的野味。这是李斯的一大爱好。
这个时候,做为父亲的李斯,无疑是称职的。暂时抛却了乏味的工作,也不用去理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父子俩享受天伦之乐。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最普通却又最真切的快乐。这是父亲李斯和儿子李瞻此生最难忘的记忆。
可是这样的安逸的生活最终被打破了,而这一切都要从老鼠说起。
唐朝诗人曹邺曾写过一篇题为《官仓鼠》的诗,其文如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老鼠历来是以“小”和“怯”闻名的,然而这诗文里面的官仓鼠却是非同一般,不仅形状“大如斗”更是勇猛的“见人开仓亦不走”。这些官仓鼠,钻入国家的官仓,不仅衣食无忧,连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
不过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还是个年轻人的李斯就已经深深地领悟了这一点,并且总结出一套老鼠哲学来身体力行。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人(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李斯楼村)。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少年时期的贫苦经历使他后来人生中始终蒙着一层自卑的阴影。年轻时候的李斯凭借着聪明、好学,被乡人举荐为家乡小吏;又因为善于思考和总结,办事干练,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许。
然而在上蔡郡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郡守驷马高车的豪华生活以及颐指气使的官僚派头,与李斯妻儿老小的贫寒生活,唯唯诺诺、稍有不顺遂就要挨打欺凌的卑微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李斯在心中不停的思索,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终于有一天,李斯从老鼠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答案。
说来有趣,李斯是在上厕所的时候,突然对人生有了感悟。他来到茅厕,尚未解衣,就惊跑了粪坑中的一堆老鼠。这些老鼠又小又瘦,毛色灰暗而且缩头缩脑,胆小甚微。他们吃的是污秽的粪便,见到人来就吓得惊慌逃窜。
这时李斯突然想起他陪郡守巡视粮仓时,在粮仓看到的老鼠。那些家伙,吃着公家堆积如山的粮食,住着宽大舒适的房舍,没有风吹日晒,没有人来打搅,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毛皮油亮、硕大无比。他心想原来这老鼠的世界也是有等级差别的。
顾“鼠”自怜,李斯不禁感慨万千。他心里想这茅厕的老鼠不就是现在的我李斯吗?在上蔡郡里,他位居人下,看人脸色,受人管制。在上司面前,他李斯永远就是一个不被看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员根本就不把他当人看。
李斯终于发现:他现在的处境就像是茅厕里面的老鼠,贫贱低下,任人欺侮。
他不禁想到:人有地位高下、尊卑之别,就像这老鼠一样,全看是你处在何等的环境。
那郡守有何德何能?他凭什么就那样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那些达官显贵又有何德何能?他们凭什么就穿着锦绣衣裳、吃喝着山珍琼浆、居住着豪华美屋、生活得无忧无虑?
还不少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主宰别人的权力?
他突然觉得,那官仓里的硕鼠正在蔑视他、嘲笑他,笑他的卑微、笑他的无助。
李斯他终于感悟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人和老鼠一样,荣辱穷达、贵贱贫富,就看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
于是,李斯决定离开上蔡,离开这个使他自尊心和名利欲大受损伤的地方,离开这个让他贫贱、卑微、屈居人下的地方。
仓厕鼠叹(究竟要做仓鼠还是厕鼠?)他要做的就是向官仓中的老鼠学习,要以仓中鼠舒适自在的生活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要从茅厕跳向谷仓,再从谷仓进入大官仓。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处于下层却又不安于下层,极度渴望成就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决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打拼来改变自身不利处境的奋发进取的精神。但是,客观的讲,在这种心理和精神中,不可避免的掺杂了许多自卑、可怜甚至可鄙、过分利己的消极因素。
而对于这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跳出上蔡小吏这种处境,那他究竟会如何去做?
济安下次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