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鲤鱼有比较广泛的生存范围,现在中国餐桌上常见的淡水鱼,主要都是产自长江流域,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只有南方人可以吃到这些鱼。当时远洋捕鱼业也没有发展,海鱼的品种非常少,内陆人更不可能吃到像带鱼,黄鱼,鲳鱼等海鱼。在水产品中虾,黄鳝,甲鱼,大闸蟹倒是很早就有了记载。《左传》中已经有了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的故事。成语“食指大动”就出于这个典故。当时贵族也不是经常能够吃到甲鱼。还有因为地区的习惯不同,南方人食用甲鱼,而北方人不吃。所以当年红军进入延安时沿河两岸到处是甲鱼,但当地人没有食用的习惯。
在古书记载中肉比鱼出现的频率要多很多。当时祭祀的贡品中牛羊猪等肉类菜肴经常出现,这也是在豪华的宴会餐桌上才吃得到的高级菜。至于蔬菜在《论语》中几乎没有记载,倒是《诗经》中有20多种蔬菜被记录。这些蔬菜中芹菜,韭菜,萝卜,芹菜,葫芦,茼蒿菜现在依然能在餐桌上看的。而纯菜和豆苗,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算是比较高级的蔬菜。还有一些山里的野菜现在大多数地区已经不再食用。
由于烹饪方式的变化让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也发生了很多改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的“脍”指的就是把鱼和肉切成细丝然后蘸佐料食用,相当于现在刺身的吃法。不过现在人们吃的比较多的是生鱼片,虽然日本有一些地方牛肉、马肉和鸡肉也会切成薄片蘸酱油,或者像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会生吃鹿肉。大部分地区人们还是习惯把食物做熟再食用。
现代人烹制美味佳肴的方法非常多。而在铁器发明之前,做饭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当时主要的炊具都是陶做的,所以烹调方法多半就是煮和蒸,而且由于加热费事,所以大部分务农的人没有时间做饭。生食才成为常态。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人之所以保留了生食的传统是因为江户时期酱油被大量生产,用酱油蘸鱼生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美味。
在中国最古老的烹调方法莫过于“煮”。所以汤在华夏大地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殷商时代,菜肴主要烹饪方式就是煮成汤或羹。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用肉或者蔬菜做的汤羹。王宫贵族家还有蒸菜被大量运用,人们在用“鼎”作为容器来煮肉时把肉放在底部开了小孔的“甑”里,最后放“釜”或“鬲”上面蒸。还有在做鱼或做肉的时候也会用到烤的方法。其中炮是在肉上涂泥巴然后烤,炙就是直接把肉放火上烤,用的一定是新鲜的肉。普通百姓的日常菜肴中肉很少,偶尔汤菜里会放一些腌肉。汤里的蔬菜会根据季节搭配不同的食材,包括调料也很有讲究。这些在《礼记》里都有详细的描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