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评《通往奴役之路》,没有科学的人文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读评《通往奴役之路》,没有科学的人文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作者: 数元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23:51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大学时候的公知必备书目,我也很早入手了,却一直没有读,最近才刚刚读完。

这几年,网上的时评越来越分裂,各种针锋相对的名词越来越出格,而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中国有,整个世界也都在变得混乱。不仅要感叹一声,难道这世道真的要变了?

《通往奴役之路》可以说是哈耶克的成名之作。哈耶克是一名经济学家,但是在经济学领域却并没有太大成就,因为他运气不好,碰上了凯恩斯,在论战中一战而败。

但是,他因此转向了政治哲学领域,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这些成果和经济没有太大干系,但人们仍然将他视为经济自由主义的旗手。他也因此而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的积极干预政策在美国大放异彩,因为他碰到了罗斯福。于是,凯恩斯主义成为了经济学的主流。

哈耶克的观点受到重视要等到下一个危机的来临,70年代的滞胀使得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作为他的对立面,哈耶克自然受到了重视。苏联的崩溃更加让哈耶克的声誉攀上了巅峰。

在对这位经济学偶像崇拜了20年后,今天来读他的作品却不是为了瞻仰伟人。恰恰相反,我是来砸场子的。

前两天,我在头条上看到有网友评论,大意是说没有人文的指引,科学将误入岐途。这个观点其实早先一直很流行,所谓人文是方向盘,而科学是油门。

但是,当我再次读到这个观点之后,却没有产生之前的那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我想原因可能是我在头条上关注的大量公知的文章让我对人文这个词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他们大谈“理中客”,却一点也不显得理性、中立、客观,我关注他们纯粹只是要反对他们,指出他们的虚伪。这样的次数多了之后,我对他们口中的人文便有了成见。

因为,一个人文观点如果缺少了科学逻辑的支撑,那它这个方向盘就很难把准方向。所以,那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没有科学的人文,那将是一场灾难。

我曾经在一条评论中说:科学家吵架是讲证据、上数据;而文人吵架是废嘴皮,与夫妻吵架是一样一样的。因为争不清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各说各话。

后来我想,这种情况是不是只有网上这些小公知是如此,大学者也许会更加理中客一点。国内的这些公知都是受西方人文思想熏陶起来的,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但是现在背叛了他们,也许是升级了。

那么,是不是国内的公知没学好呢?西方的人文大家既然被世界所公认,必然有他的道理。哈耶克作为自由主义的一座重镇,是有其代表性的。所以我翻出了藏了20多年的旧书,去找一找证据。

读完令我大吃一惊,果然证明了我的想法:人文学者果然是不讲逻辑啊!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一本如果从头到尾都是讲究严谨逻辑的书,这几乎不会有多少人读。试问,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读过牛顿的《原理》一书?恐怕不会太多。据说这本书桀骜难懂,因为是牛顿故意的,他希望让真正合适的人去读。

人文类的书籍经常可以成为爆款,恐怕就是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以科学打动人,而是以情感打动人。这是说得好听一点,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通过激发读情绪去给他们洗脑。

看看网上的文章就知道,哪些文章会成为爆款?恰恰是那些能够刺激到网友神经的,首先在标题上做文章,然后在插图上做文章,用词一定要有冲击力,事件一定要有戏剧性,情绪上一定要制造对立。这不仅仅是一门学问,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产业。

从这个角度来讲,《通往奴役之路》无疑是成功的,他激发起了整个西方学者的热情,进而影响到我们国内的公知。

可是,这是一件好事吗?这么多人被洗脑对我们的世界是一件好事吗?

客观地说,《通往奴役之路》在传播其思想的过程中是发挥了作用的。因为,哈耶克在写作这本书的背景是二战刚刚结束,希特勒的幽灵还在战后的废墟上盘旋。

但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者的建设激情空前膨胀,中央计划不但作为一种思想,并且作为一种实践,在东欧大行其道。

在哈耶克看来,这种计划带来的高度纪律,对个体自由的极大束缚,与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极为相似,他认为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极端的理想主义在整个西方知识界蔓延,但却并不为人警觉,大家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拥抱社会主义,或是其中的某些观点。因为在那时,社会主义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因该说,以哈耶克为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于阻止那种极权式中央计划的传播,软化社会主义理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论证就是正确的。

他只不过恰好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一个正确的时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他的声音恰好引起了大家在情绪上的共鸣。

如果用一种严谨的逻辑来对他的观点进行一一剖析,那么,你就会明白,所有的文人似乎都有同样的毛病,即便是那些被公认的大学者也不例外。

在他们的文章里,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刻意曲解对方的意思,自己定义一个概念,强加给人。所有的论证都缺乏适用范围的限制,结论武断而不可信。局部的证据被肆意放大,有限的结论被不恰当地推广普适。用精心挑选的个案来证明总体。

总之一句话,整本书是完全经不起逻辑的推敲的。

这也说明了一本书在一个时期发挥作用并不能证明它就是真理,同时也证明了虽然不科学,但同样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有时候也是正面的。

但我们一定需要警惕的是,已经被证明成功过的并不一定会继续成功,尤其当它缺乏坚实的科学逻辑支撑的时候。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福山和他的《历史的终结》,他因这本书而成名,但这本书到现在却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所以,我愿意再次提出这个观点:没有科学支撑的人文,很有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相关文章

  • 读评《通往奴役之路》,没有科学的人文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这本书是大学时候的公知必备书目,我也很早入手了,却一直没有读,最近才刚刚读完。 这几年,网上的时评越来越分裂,各种...

  • 《通往奴役之路》

    结论下得太快,以至于有些论证之处的论据明显不足,更以至于有些地方近乎于刻意攻击或者甚至带有怨毒之言,就事论事,何必...

  • 通往奴役之路

    对于哈耶克和他的《通往奴役之路》,久仰其名了,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借出来读完了,私以为,任何一个想要拥有独立思...

  • 通往奴役之路

    本篇文章是读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后的一些感悟。为了将整本书的思想体系讲的透彻深入,将书中思想的来源阐述清楚,...

  •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极为考验真理秩序与文化智力。普遍与个别,历史传统与现代,帝国基因与宗教牺牲热忱,社会生物效率与多样...

  • 《通往奴役之路》

    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

  • 《通往奴役之路》

    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使世界形成现在的状况,虽则人们预见不到后果,而且事实上又没有任何自发变法促使我们这样与我...

  • 通往奴役之路

    要求没课教师坐办公室,进行考勤记录统计,原意是想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把企业的管理思...

  • 读《通往奴役之路》有感(一)

    原本是打算在国庆期间读完《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的,不过期间参加同学婚礼、与朋友们出行耽搁了不少,即使回归工作后也没...

  • 49.读《通往奴役之路》

    自由与奴役 高手说话,自然不同凡响。哈耶克开篇即说: 自由不必然与奴役相矛盾,甚至可以说,自由必然不与奴役相矛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评《通往奴役之路》,没有科学的人文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iw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