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七点半起床,自动的站上了跑步机,走了六公里,创造了新的体验。
任务清单:
1、导出得到app的所有自己的笔记
2、搜索陈海贤和李笑来的课程的思维导图
3、写作实践,思考要不要考注会
4、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复习陈海贤的心理学第一章时候有启发的句子:
1、我们时刻在做选择,改变是选择,不改变也是选择,选项不好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做选择,不要误以为只有选项好的时候我们才做选择。
2、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经验、形成新的习惯。如何创造新经验——制造正向反馈、小步适应,逐步走出舒适区。
3、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舒适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其实,所谓的应对方式,就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
感悟:最近的感悟太深了,之前可以说是没怎么做过困难的事情,最近通过做项目,不断探测自己的天花板,打破局限,挑战自己的边界,从一个被动逃避的人,逐渐往积极主动的方向上进行转变。
4、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下了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这是情感这头大象很难忍受的。
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5、从那个随时准备和丈夫开始异地恋的女人的案例,看出:因为这种应对方式她最熟悉,能让她有控制感、安全感。
这是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思考:我的心理舒适区是什么,有什么是我已经习惯了的应对方式,但是早已经妨碍了我的成长和成功了?之前的心理舒适区是逃避困难的事情,现在已经有所改观了。
6、认为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用来应对自己可能的失望所进行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备。
感悟:需要用新的方式进行应对,也就是走出心理舒适区。新的应对方式,是让自己自信起来,配得上好的东西。能够让我享受现有的幸福和快乐,并从中积累新的经验,这就是改变的意义。
7、心理免疫系统和心理X光片
凯根认为,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统来排斥不属于身体的微生物一样,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
当我们用新的行为方式行事时,免疫系统会让我们感觉到焦虑,为了避免这种焦虑,于是我们又用回老办法。其实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心理舒适区。
凯根认为,心理免疫系统体现在每一个阻碍改变的行为中。为了了解心理免疫系统是怎么阻止人改变的,他发明了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
意思是,这个东西很厉害,能像X光片一样,把你心里真正怕的东西给照出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X光片分成四个步骤:
(1)你的改变目标,具体到行动;
(2)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3)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
(4)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
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
同样,如果你不知道阻碍改变的力量,不知道这种力量背后的重要假设,看起来,你是活在常识里,实际上呢?你是活在自己的假设里。
心理免疫的X光片,能让你看到它们。这样,你就可以在意识里思考它们。
8、通过心理X光片,看到内心的重大假设,从而检验和审视重大假设,然后通过设立新的重大假设,让大象不再害怕,从而可以顺利的度过难关、度过坎。过程中可以采取星期1、3、5这样的小步子办法,逐渐检验心理的重大假设。
感悟:今年勇敢的拒绝了无理要求我的同事,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9、不要把改变本身当作自己的舒适区。自我接纳的本质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舍弃的是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心理领域的森田疗法,指的是带着问题生活,为所应为。意思是,不要纠结于你自己的问题,把它当作你生产的常态。而去专注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那么什么时候该追求改变,什么时候该自我接纳,什么时候该改变,什么时候改变会成为一个问题呢?有一个标准可以判断:看你改变的动作,究竟是改善了你的状况,还是维持了你的状况,甚至让你变得更糟了。
陈海贤第二章,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