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孩子太小,不懂事,做了一点“过分”事,大人都要理解与体谅。
可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就是要从孩子小时才开始,孩子一旦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说再要管教,恐怕不是你管教他,而是他管教父母咯!
因孩子小,许多孩子说话没有礼貌,直接,鲁莽,尤其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喜欢揭人家的伤疤,见到别人陷入困境而加以嘲笑,等等。
其实孩子这么做,有时并非是他的本意,也不存在恶意,而纯粹是孩子的一种好奇心,或者孩子的盲从行为。
一旦父母在了解到孩子的这种行为时,就必需及时指出他们的不妥当、合理之处,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亲身体验一下不受别人尊重的痛苦。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也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犹太民族有一个优秀的优点,即委婉客气。他们的话语,总是那么温柔,让人听了如沐春风,内心中洋溢着舒畅、愉悦之情。
即使犹太人在纠正别人的错误时,也是那么富有“艺术性”,委婉的表达让被纠正者感受不到丝毫的尴尬和不敬。
所以父母要学习优秀先进的家教理念,教导孩子尊重别人,就从说话客气、说话委婉开始。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委婉表达的能力,这样孩子在同别人交往过程中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对立,让彼此间的关系更加顺畅。
只有从孩童时期进行培养,委婉才会沉淀进孩子的血液中,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能够更快速地走进别人的内心,结交到尽可能多的朋友。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说话很“直接”,有时候让人听了很尴尬,找不到台阶下,甚至会深深地伤害到别人的自尊。
其实孩子这样说话,之前也提及过,大多时候并不是有意力之,而是一种不经过思考的本能——孩子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还不曾懂得怎么去组织自己的语言,更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顾忌对方的“面子”。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尽早引导孩子去体谅对方的内心,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導的个体,都需要“面子”。想要在人所交往中得到对方的认可,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就必须学会委婉说话。(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