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也有六年以上的钓龄了。关于钓技,无论是在旁人看来,还是我自己觉得,都仍然停留在“小白”的层面。虽然钓技没有随着钓龄递增多少,但关于钓鱼的启示却是逐年增多。
钓鱼的技术虽然是公认的逊色,不会路亚,不会绑钩,不断挂底,不断跑鱼……但钓鱼的成果却是公认的出色,钓鱼这么多年,包括初钓阶段,我空军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会钓鱼,但鱼获颇丰,让很多钓鱼的前辈们很是不解。他们给出的的结论:既无钓技,那就是钓鱼的运气好。
不可否认,我的运气着实不差,第一次胡乱甩钩,就有鱼一秒咬钩。仔细想想,谁能每一次都会有那么好的运气呢?
同样在哈工大北面的小码头钓鱼,我和那些拿着上佳装备,有着出色钓鱼技术的钓友不同的是,我绝不会在一个地方超过半个小时,哪怕那个钓点是最好的位置。一旦在我看来鱼口不好,我就立刻更换位置。如此一来,小码头的地形结构我便熟稔于心。坝前、坡后、湾里、通口、远礁,每一处地形,我都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后面,都对应着我去钓鱼的时间。
即将满潮时去坡后,那里海底石头多,容易藏黑鱼,且能减少挂底的概率;潮水退去的时候去坝前,沙里趴和鸦片鱼喜欢躺在浅水里晒太阳;有洋流的时候去通口,鱼随着洋流运动开始觅食;风浪大的时候去湾里,大鱼小鱼都喜欢寻得一处安逸;这几处鱼口都不好的时候去远礁,虽然地偏路难走,礁石之中有惊喜。这些规律,不是听说来的,是我走了多次以后,结合着实际情况,一点点总结出来的。简单说一说湾里,这是一处船舶避风停放的地方,有一次我去钓鱼,恰逢大风大浪,其他地方都不能立足,我便试探着向船与岸的空隙里抛了几竿,几乎竿竿能上鱼。原来,鱼和船一样,都不喜欢接受风浪的颠簸。
对应的时间点去对应的地方,即使钓鱼的技术不好,只要有鱼,就有上鱼的可能呀!时间允许,贪心一点,把这些地方都走一个遍,东边不亮西边亮,鱼获自然也少不了。我不能把这些规律说给那些钓鱼的前辈,绝不是担心他们把鱼都钓走,而是担心他们说我不知道天高地厚,后生晚辈,有什么资格谈钓鱼呢?
针对以上这些钓鱼的心得体会,我便又有了新的钓鱼启示:人生漫漫,行色匆匆,如果一味前行,不问收获多少,那便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用点心思总结经验,用点功夫勤耕不辍,短板一旦得以补长,“鱼护”里的“鱼”还会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