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庆山(安妮宝贝)的新书《夏摩山谷》第四天,我反复阅读揣摩了全书四次,有些地方己经被我折叠,标注。坦白地说:我以前没有正式接触过庆山的作品与文字,因为我与她年纪大致相仿,她在1998年用安妮宝贝的笔名出现在网络文学时,我正走进俗世的婚姻里,忙着自己的事情:生儿育女。
欸乃一声山水绿我少女时代读的爱情故事是三毛,琼瑶的作品,等自己真正遇上安妮宝贝(庆山)的文字时,我己经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也可以说自己是用最原始初心,最客观的角度去阅读这本《夏摩山谷》的,没有期待,没有对比,也没有批判。
这本书无法用一目十行,几十行的阅读速度去浏览,也许是作者否刻意而为,她有意打乱在文中人物出场常规顺序,支撑整个故事情节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场景与画面描述。人物称呼大多为第三人称他(她),就连书中的信件也是故意没有标注写信人的落款。
如果读者没有仔细逐字阅读全文的耐心,根本不知文中所云。他(她)是那个?
此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里面包容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真实开放,如同作者后记中写的那样“这里有无限开放的时空,内的深处丰富而暗涌的潜意识,伤痕、暗喻、情感、爱欲、挣脱、烈焰、倾诉……”。
作者庆山说:如果读者能与它连接,它就是宁静而深刻的源泉,如果不能,那就当做一个荒诞而边缘的故事,没有具体原型的虚构小说。
而我觉得这本书中有太多的原型,更像现实中的我你他,咱们现在开始理一下故事的概梗吧!
图片发自网络梗一:远音
远音,一位少年成名的演员,一度以为自己痴迷艺术,可以寄托毕生的信念与理想。后来发现凸显更多的是圈子里的功利,浮华,肮脏的人际关系,她尝试以生活本身去解决自己的困惑,迅速结婚生子,安居进入新的生命阶段,结果发现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大多也是苦楚的,充满缺陷。
“他们是熟悉的陌生人。不能相爱但共同生活,生儿育女,维持婚姻,何尝没有彼此付出沉重的牺牲。”
她去印度寻找答案,结果陷入了婚外恋,遇到一个小她十三岁情人净湖。净湖长相俊美,拥有世俗的财富与婚姻,也拥有不堪回首的童年。他是个双性恋,他爱男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妻子不感兴趣:
“她唯一的作用就是作为妻子存在,让这个家维持。但我己经失去耐心。我之前并不知道,与不合适不匹配的对手的结盟,会让生命的能量减损……”。
净湖只有呆在远音身边,才会感到宁静与深度。他们彼此欣赏,互相探讨婚姻的实质。远音清醒地意识到:
“只得欢愉的性行为不符合人类宏观的秩序,他们之间的所有只是互相赠予,不曾互相属于和一起创造,只是两条不离不弃的平行线,永远不会互相交集。”
净湖努力想两个人在一起,回家处理离婚事项,结果高铁坠入河谷。远音没有出席他的葬礼,因为:
“他们存在于彼此生活中无法示人的深处,把对方隐藏在黑暗中,于现实中没有立足之地。”
后来远音在夏摩山谷遇到了虔诚而自律的春泽,他言行真实,放松自若,没有多变的情绪与混纯不清的烦恼,在现实世界里,他不给自己增加多余的冲突。
梗二 如真
如真这个人物最丰富曲折,童年非常奇幻富足,后来父亲大规模的生意因为权力的更替与决策改变,萎缩,破产。父亲出逃,曾经美丽优雅清高的母亲,经过自立努力又被无端打压后,认命了。迅速成为肥胖并邋遢的中年妇人。
少年的她经历了,原有生活如同肥皂泡碎裂的幻灭无常人生,她聪慧努力,考上了大学,逃离了故乡。但内心的黑洞,爱的饥渴却让她陷入多次错误的虐爱轮回,遭到现实男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抛弃。
二十岁她恋上了比她大二十六岁著名学者,她为他而自杀,其实她未必一定要得到什么结果,只是想要爱。而那个有身份有内容的成熟男人说:
“我不可能爱你,也不可能喜欢你。你即便自杀一百次,我们也不会在一起。记住,没有任何机会。这是我们的永别”。
他看不到他的心,或者她的心对他来说本来就是不需要的。
二十三岁她成为才华横溢的财经记者,她又重复歧途,爱上了采访中认识的,比她年长许多的房地产商人。她觉得自己比他家里的妻子强,她希望他能离婚娶她。从开始的如痴如醉,到后来的纠缠扯斗,恋恋不舍,你进我退,我退你进,等力气用尽,对方撤离时说:“人性有一个共同点是趋利避害,没有得到利益不重要,但必不能是伤害,损害”。
看到这里,我很不厚道地笑了,做为兼职的心理咨询师,我接触学习到的个案几乎都是这般理性的男主,男人们的反应模式都是一样的。现实而冷酷。作者庆山,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个资深的心理学高手,而且还很会写。
迷茫挫败的如真,遇到了来自藏地的年轻活佛仁美。她向仁美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兜转半生,还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是什么?大部分人所谓的爱,只是把对方当作工具。不全然的爱会成为自我和他人的剥削,并最终是虚弱的。我没有一次成功,这是否是求不得苦?”
仁美告诉她:爱欲是人世很大的考验。它真实,坚强,如同金子,也经常成为一座牢狱。只有两个返璞归真的人,袒露出真诚而具备勇气的灵魂,才有可能真正爱上彼此。
仁美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里长大,大部分在寺院里长大,他质朴而深不可测。他只是一位需要经历漫长学习与成长的修行者。他们之间建立的是一种真诚而深刻的连接。对他而言,如真是一个来自外部的朋友,他探索 ,他分享。对如真而言,他是一位成长于夏摩幽谷的朋友,她探索,她分享。他们把自己打开,开放给对方,他有能力重新拼接她。
后来,如真再次虐爱惨烈失败后,来到藏地的夏摩幽谷。她提出要求仁美做自己的根本上师,仁美沉默了一阵后,拒绝了。仁美心里有顾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希望如真再仔细观察他,如果有缘,它会自然到来。
如真终于发现自己拥有了检查自己内心深处,关于接纳的能力。她没有以往那样受拒后起翻江倒海的情绪:觉得自己不值得爱,不够好,不停地自我讨伐,伤害自己。而是自我觉察,接纳那个既不狂妄也不过度自贬的最真实的自己。
再后来,如真遇到了那个宿命里的爱人慈诚,他珍视她,当做手心里的宝,少有情绪 ,如实而宁静在她身边存在。世界的虚假,热闹,种种幻象在后退,两人如胶似漆相爱着。
图片发自网络梗三 雀缇
雀缇是一位生长在夏摩山谷的本地女子,她从出生那天起就能看到鬼魂,每一个人的前生后世。她与宿世爱人无量进行着另一种与世人完全不同的修行人精神之爱……
书很长,一共有384页,由于是属于精神意识领域的探索,带着很强的现实主义与宗教心识内容。作者试图寻找一份情爱带来的抚慰与圆满,而不是充满人性的考验。离于爱者,无忧无怖,通过彼此的联系而得到净化,就像打酥油茶那样,把生命中精华的那部分提炼和抽离出来,把杂质去掉,重新架构我们的人生。
一直到读完此书第四遍,我心里还是忍不住质疑这被净化了圆满之爱是否存在?为此我向一位对佛学颇有研究的朋友,来自山东的古琴老师请教求证。
结果他半开玩笑道:这种属于理想状态中的总结,而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也许会暂时的存在,但肯定会发生变化,一时这样,一时那样,会说的事情,但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笑着回他:尽管如此,那我还是宁可相信世间存在有这种被过滤了的净土,让生活在尘世间芸芸众生没有那么绝望。就像你善弹的古琴曲《欸乃》一样: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烟雨迷雾中,突然听到船夫的一声摇橹声,绿水清山赫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愿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能与此书所想传递的深刻而又宁静的源泉链接,而不是只盯着文中看似负面的内容而产生心理上的压抑。因为那是我们的人性,那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应该学会看清生活的本质后,还要继续拥有热爱生活的勇气,继续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神清气爽地走下去,不忧不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