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财务黑洞》第三章:“发现财务业绩被夸大”,继续讲述如何粉饰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其实无非就两种:降低负载和高估资产。
降低负债
通过租赁(本书的第二章也讲过)或不计入负债的方法,降低企业负载水平。书中例举了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我的第一款数码相机就是这个牌子,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百度了整件事情的始末,供大家参考警惕。
上世纪90年代正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奥林巴斯投资的有价证券损失接近1000亿元。为了掩盖损失美化报表,企业采取了表外负债的方法,将损失都转移到不需要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中。
时间一晃到了2000左右,根据日本的最新规定。旗下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也要合并到主报表中。于是公司高层想了一招,成立海外投资基金(不需要合并报表)。然后让基金以账面价格买入亏损的有价证券,从而抹平母公司的亏损。基金的资金则由奥林巴斯以自身存款或国债向银行抵押获得。
但不管怎么操作,1000亿的损失毕竟一直存在,只是暂时没在报表中体现。为了完全填补漏洞,并较为平缓的确认损失,公司想出了第三招:收购公司。
2005~2008年间,奥林巴斯以700亿日元收购了本土三家主营业务与自身关联度不高的非上市公司:食品容器生产商NewsChefInc.、医疗垃圾处理公司AltisCo.以及化妆品和饮食补品生产商HumalaboCo。收购这些公司并不是为了扩大生产或是看好它们的发展前景。存粹是为了赔钱而收购,且收购的价格远超这些公司的实际估价,高出部分都以商誉计入资产中。在2009年,这三家公司的商誉即被减值557亿,超过了原值的3/4,在2010年3月,又减值了13亿。
最夸张的收购是在2008年以2117亿日元收购了英国医疗器械公司GyrusGroup,该公司当时的销售额为500亿日元左右,总资产不足1000亿,因此商誉的部分占了收购价的一半以上。同时,奥林巴斯向这宗收购的财务顾问公司AXESAmerican支付了6700万美元的现金和当时价值1.77亿美元的优先股,并在2010年3月以6.2亿美元回购了这些股份,即奥林巴斯公司总共向顾问支付了超过30%、约6.87亿美元的费用,而这一比例通常只有1%~2%。
通过以上种种”愚蠢“的收购,几乎抹平了亏损。但还是应那句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2011年被新上任的CEO发现问题,并爆出了这个财务丑闻。
整个财务作假整整延续了二十几年,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高估资产
资产一般通过两个维度来衡量:价值和数量。想要被高估,也只能从这两面入手。
厂房、物业和无形资产,较容易被高估价值。因为市场上没有一个公允值,虚报一点也很难发现。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定价,主要是对未来的预测,所以更容易主观臆断出现偏差。
能源、生物资产则容易被高估数量。地下有多少立方的天然气,水里有多少只鲍鱼,都无法准确统计。企业几乎可以顺便估算,操纵空间巨大。
小结
不管多著名的公司都有可能作假,大家在看财报时,一定要时刻秉持怀疑的态度。
以前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财报是用来排除公司的。面对知识和技巧都高于我们的会计师,我们很难发现其想要隐藏的黑洞,但只要我们对报表存在一丝疑问,就应该排除这家公司,寻找下一家。因为我们永远缺少金钱,而从不缺投资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