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形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一般包含洪武到永乐、宣德时期,其中永乐和宣德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创造了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釉料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以靛青为基调,胎大多比较白净,器型以碗、盘、杯、盏等日用品为多。图案纹饰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由于其制作的精美在拍卖市场上也独占鳌头,频频拍出高价。如2004年4月,《明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在香港佳士得以4094.375万港元高价成交。2005年5月,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乐青花折技花果纹墩》以3036万港元成交,这一部分的青花瓷器在市场上形成了整体价位高、高价作品多的特征。
明清瓷器的特点:首先,明清官窑瓷器属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收藏人群庞大,市场中流传的官窑瓷器少之又少。中国有兴趣于收藏官窑瓷器且有收藏实力者至少有30万人,现在大部分官窑瓷器都已经被博物馆收藏,市场中流通的都是早期的大藏家更迭卖出的,一旦错过机会,再难遇到。西方如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日本出光美术馆基金会,瑞士玫茵堂等,往往是以基金会的形式进行收藏,一旦买入,三五十年甚至更久方才会向市场释放,因此在市面上流通的势必愈来愈少。其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洪武二年(1369)官窑制度正式确立,到现在已经有643年。第三,明清官窑瓷器专为帝王宫廷使用,帝王品牌远远高于贵族品牌(包括现代奢侈品)。第四,它的设计、创制过程极富特色,是由宫廷画师做样,和景德镇的工艺大师团队结合,共同创造出的工艺美术互补的新型艺术品。再则,为皇家制器,不惜工本,乾隆、康熙甚至亲自参与创作、指点。第五,相较于中国其他艺术门类收藏交易局限于大中华区,世界属性使官窑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官窑瓷器在全世界范围深受追捧,东西方经济只要有一方坚挺或上扬,中国官窑瓷器的价格就不会下滑,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东方亮”。第六,西方社会“劫富济贫”的征税制度,也使得艺术品成为完美的避税产品,一部分艺术品的资产配置,可以合理地降低所得税及最高70%的遗产税。同时,西方收藏家相对而言更为成熟,其投资行为向来是以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基础,他们也观察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势必会有更多更有实力的藏家加入官窑收藏行列,所以现在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投资的好时机。 征集类似藏品鉴赏送拍《壹陆陆》 《叁捌壹柒。》 《捌零柒叁》
清雍正斗彩折枝花果纹梅瓶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08338/03712bb0316b226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