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读者/作者:
您好!
昨天所发的四首现代诗可能不是一些读者喜好的类型(在我的理解里,读者大多偏向于阅读形式上的唯美或感情上真挚的文或诗),应读者要求,我请来多多再次评诗。
【多多语:本期《自由诗四首》,就诗语和范式而言,抵达了现代诗的一定格局。然而,我想到了福科的一句话:“普遍性话语的代言者”,在这四首诗里,他们仿佛告别了这个代言者,把自己置身在一个人的编年史中,他们意图悬置意境却又被意境绑架,他们欲叙事却又给自己设置成“带有表演性质的地下诗人”身份,在这种诗歌逻辑的断层线上,必然让读者感受到了写作境界的矛盾和冲突。
《一把椅子》,意图破碎文明秩序,“开大会时的院长”、让我心慌的“老师的声音”、“踩上了椅子”的“维修工人”,还有文本中“被吓了一个后退”的我,都成了“椅子”的“世界图景”,但这种“图景”是荒诞的,破坏了人和器的种属逻辑关系,而这种破坏,不是作者艺术上的破坏,而是作者文本逻辑结构造成的行文方式的破坏,也就是说,《一把椅子》虽然契合“图景”式的意境,但其逻辑结构给我带来了“种差”的距离感,让我阅读不舒服。
《孤村》,是一幅荒无的乡村“图景”,“枯叶”、“残荷”、“黑夜”、“秋雨”、“路灯”……等,一系列传统“意象”堆砌,“意象”和时序均过满,让人想起马致远的《秋思》,但马致远的“意象”却是同种。《孤村》“意象”语素的“种属”选择给人混乱的感觉,一盏“路灯”,带来了“种差”,同时“意象”的关联词语譬如“徒留”、“遇见”、“望向”、“满是”……让我感受到了诗歌行文的逻辑结构的不成熟,而且在动静关系的处理上,被“望”、“照”生硬地掠夺了“意象”的静,让一群“意象”造成了一堆“亡灵”。
《树吹风》,在动静、声色、音律上的处理有一定的见解,呈现出“世界图景”的叙事风格,但在描述技巧上,行文的逻辑结构依然带给读者一种莫名的恐慌,“一棵树”、“早风”、“我”、“镰刀”,还有文本隐藏的“人类”,到底“谁是主角?”“谁在呈现?”题材是好好题材,但“世界图景”终究被“风”给吹乱了。
《马路边缘看颠倒的世界》,“歪斜的酒瓶”、“半截泥土”、“一根头发”,作者选择的“意象”材料,把自己置身于“边缘”,然而,在行文中,“看颠倒的世界”、“并不正的身影”、“世界便热闹了”、“他的世界是正的”,过多的暴露了作者诗语“指向”,如此生硬的干预“意向”,却让作者自己成了文本的中心,致使行文本身成了“边缘”的反刍者,也让作者自己沦为了“尴尬的话语嬉戏者”,淡化了作者精心择选“意象”的诗性。
总体说来,《自由诗四首》的“意象”择选都是很不错的,但因作者在诗语选择特别是语素关联词的择选运用上和逻辑结构上的技术不到位,带给读者的除了一丝新奇之外,更多的却是作者有意创设的混乱“世界图景”,是诗歌境界的混乱,或者说是作者刻意写诗,而不是灵性成诗。】
多多说这仅为他一家之言,还望读者多见谅,而我也望读者多思多读。
昨天一位作者的作品被拒稿,拒稿原因是我的一位诗友(时常也有当代诗人让这位诗友评诗,我想他的鉴赏能力不存在质疑)对其诗的不认可,于是他取关了。我想我在这里有必要重申,在我写诗五年的时候,北大研究生哥哥说我写的不是诗,但我仍旧坚持文学,在其选择经商的时候。我不是带着玻璃心来学习文学,或做文学事业的,〈作家苦旅〉也不是给大家灌鸡汤,或布置虚幻的"世界图景"的地方,这点是肯定的。
多多说"风吹乱了世界图景",我不禁欢喜,因为多多读懂了我的诗,在追求精神建设时,风一直都在,且愈来愈大,可树长到一定的时候,主角就由风变成了树,树吹风的美学考究是精神上的,而非逻辑上的,常规化的。文中的"我"是人类中无知的那一支,"我"砍断了脆弱的树苗,"我"也领会到"树吹风"的内涵,我的成长和树的成长是同步的。所以,针对多多主角的提问,我的回答是:树与人。而呈现者是懂树后的"我"。这里的《树吹风》是我本人的作品,我没有向大家拉票,甚至没有告知,我也欢迎大家来阅读或评论,并希望读到中肯的建议和批评,多多就是这样的一个批评人。
《树吹风》,能像多多这样来理解的人很少,可幸的是多多正是我的少有的扛鼎文友。
这里,也来说说诗歌,现代诗,半格律诗,古体诗,歌词等常常被人混淆。有关歌词和现代诗的差异,之前有发文,是陆正兰的,这里也推荐大家阅读《歌词学》和《音乐文学史》。诗歌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有人说"现代诗简单,古体诗难点",其实这样的看法我是不大认可的,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好诗一直都难,"口语入诗"被误解成"口语皆诗","诗随意写"也是不可取的。在此,根据来稿诗歌提出三个问题:一、华丽辞藻堆砌或为押韵而押韵,而缺乏内容;二、分行散文式的大段独语,而缺乏了诗的想像;三、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毫无新意。此三点是被拒稿的通病。
这里被我选出来的现代诗也都不算很好的诗,只能说它们具有着诗的样式。有关诗歌我的推荐还是之前《名作欣赏》系列(八大本),4000余页,当然学诗看这些一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阅读,阅历和灵性。
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
附:
【不按要来稿的稿件处理办法】
自第三封【约稿函】发放以后,不按约稿函要求来稿的文章我均一律删除,当然也凡请后期来稿不要只是粘贴复制或转发,更不要无标点符号的连写,当然只是希望被指教的文请勿来稿(稿件多,事情多,并无太多闲暇时间)。作为情怀,我搭建起这个偏专业性的文学平台,希望这里有的是学习氛围,文学的净土。我的工作量是看稿,编辑,评论,联系作者,发稿费和群内偶尔互动事宜,而您的尊重就是按要来稿。有关于最新【约稿函】,可以在往期文章里找到,或者在平台后台找到。
【丹妮旅游期间的平台运营办法】
一、我做平台并不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在旅游学习写作期间,仍旧坚持两三日更文一次。
二、会偶尔发旅行动态到公众号,主要与美食、文化、文学和历史等。
三、学习群继续保持但不增员,在我本人稳定后,考虑收费制的评论群/按次评论,评论群基本参照川大学习班,有教案,评分和优缺点点评,也有语音课程,以及优秀范文展示。(这是在我本人和评论人员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实施。目前想学习且需要评文的读者,费用是一次五元。)
往期骆勇/多多文章:
来信2 | 骆勇: 寄语《作家苦旅》及学习群——我们在断层线上舞文弄墨
骆勇|品评游记《岳麓书院游记》:在文本生成活动中移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