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昨天早晨,当我又开始新近养成的习惯:床上阅读,眼睛正在字里行间摇曳,忽地从餐厅传来一声:“菜场这两天就要搬迁了,你可以去逛逛呀。”
是闻之先生。逛菜场的说法,在别人听来是多么新鲜啊。
他坐在餐桌边,他的一双手从两个房间门框的切角空隙处活动。论生活习惯,他可是典范。他总是第一个起床,烧水,煮早饭,哦,是早餐的一部分。前一晚,他就准备好了粥,用电炖锅。
对于他来说,菜场几乎占据了全部生活的四分之一。他买菜、购物,乐此不疲。
菜场,乃烟火气浓重之处,也常常成为我们旅游打卡点之一。菜场的各具风格,昭显当地的风俗人情。而在当下,在保持距离感的生活中,菜场也可以很美。就比如眼前这个菜场,需要穿过池杉林才能到达的菜场。
被冬寒染成红黄色的池杉林,隔开宁静与喧哗。从小区南门出来,穿过这条不长的小道,一边是一所中学,另一边是停车场。池杉林隔开的这条幽静小路为往来行走的人撑起一片绿荫。刚搬进来是在五月,而更早看见它,是在一月份。触目皆是新鲜的绿,或接近墨绿的被尘灰覆盖的绿。大约是习惯了在这条布满绿色的小道上行走,这乍然间冒出的红黄所营造的近似苍茫之象,令我一下子呆住,惊诧与震撼又齐齐将我缚住。我迎着微凉的风,从底下走过,仰望那浅蓝色天籁下的红黄,仿佛望着久违的朋友,各自被时光浸染,各自行走在季节的轨道里成长、蜕变。
到底隔了几个月?除了夜晚,偶尔跑步经过,放眼望去,竟都是与黑夜连成一块的灰黑色的影子,白天,几乎错过了与之相晤的机缘,以见证它们的突变。
那一头,尽显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店铺:冒着热气的包子铺,泛着油烟的大饼油条铺……出门比平时早了点,当我从菜场边上走过,卖海鲜的摊子,正挨着商铺的墙齐整地延伸。人群拥挤着,有人蹲在海鲜摊边,我顺着看过去,是望潮,啊!真好!那个穿着睡衣的女人正细细地挑着,一大筐望潮拥挤着,堆积着,海腥味与地面潮湿的水气正互相撕扯,我想尽力避开,又挡不住对望潮的各种美好联想:尤其是小时候,尝过母亲白灼的望潮,那个美味,植入心底久久不散。我让店主帮我挑了些,又套上干净的袋子,哈,上班前买菜,头一回。
赶紧往车站走。穿过那一团团店里散逸的热气,穿过在马路牙子上汹涌的人群,快过年的气氛突然笼罩下来,过不了多久,一场暂时的中断就要来临。
车来了。将池杉林远远地抛在后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