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写东西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多数的文章在事后回头看都觉得像是为自己记录的,而不是写出来与人分享。在选题的方面也往往很任性,常常选择自己想写的,而非对观者有用的。也因为此,在多次的分析课上被批斗。
总是无法在自己想写和对别人有帮助这两点上平衡,然而在知识IP群的狗哥会诊中,有位大神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用观者喜欢的方式写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那次的分享中,多个大神提到了一本:《八卦医学史:不生病,历史也会不一样》的书。说是用观者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想写内容的绝佳参考案例。
前天刚刚读完,想与你分享下,从这本书中,你究竟能得到什么?
带着问题去阅读: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要了解作者是怎么做到将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观者喜欢的方式讲述出来的。
作者想表达的观点:为大众科普究竟各种疾病的征兆,传染方式,防治措施,发展历史。
在看书前假想了一下,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来写这本书:无非是举个例子,然后一堆百度百科上就能看到的内容。扪心自问,这样的文,自己会不会有想读的欲望?答案很显然,不会。
但作者宁方刚却让如此枯燥无味的内容增添了许多趣味色彩,在介绍以上种种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讲述了他对当前医患问题的看法以及感受,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极有热情的读完,还增添了不少对医生的同情,对尽职尽责的医者的尊重,更了解这个行业的不易与辛酸。但,那么多枯燥无谓的内容,他是怎么写到让人愿意阅读的?
切入点:八卦。
每个人的身体深处总潜藏着八卦的因子,对于别人所不曾知晓的事总有着无尽的好奇,哪怕这件事与我们无关。作者利用人性中潜藏的特性,以八卦为切入点,以我们都极为熟悉的历史事件为例,剥丝抽茧后提出与我们本身认识完全不同的结论,满足人心中的探寻癖。
例如:华盛顿开疆万里,却不传子孙,采推举之法不仅仅是因为他伟大无私,而是因为他没有生育能力;他只做了两任总统就不再连任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政治制度,还有因为假牙天天戴着太受罪的缘故。
方式:讲故事。
哪怕我们离孩童时代已经过去挺长一段时间,但喜欢听故事的特性却是一直保留了下来。全书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令人厌烦的说教,完完整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抵触和反感的情绪,很愉快的顺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走,而作者希望我们知道医学常识也在偷偷的潜入我们的心里。
例如:讲同治皇帝并不是死于梅毒的故事中,他从当时太医日记中记载的症状着手,提出同治皇帝并不是因为梅毒而死的结论。用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后宫佳丽做推算,从时间,从人的心理学,从同治皇帝彪悍的老妈慈禧习惯,从当时记载的医疗水平以及从发病症状多方推论,让我等一群并非医学专业的普通人士在满足了自己八卦的好奇心同时,了解了梅毒的起源以及症状。
宁大夫的写作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所有他希望我们了解的知识从来不是单独列出,而是加入“以假入有…的话,会是...模样,如果…的话,那么历史就会变成...”的公式中。既契合了标题,也让读者在八卦的好奇中记住他所想要告诉我们的内容。
-
哪怕有些事件发生在故事结束后,他依旧扣着故事来写,在让读者更好记的同时,也显得这些时间其实和历史八卦还有着紧密联系。
例如在讲玩吴佩孚因为一个牙齿而断送了生命的故事后,他想介绍抗生素的发展,所有的时间节点都是吴佩孚死前11年,吴佩孚死的那一年,吴佩孚死后2年……
所以从宁大夫的写作模式中我的收获大致如下:
我挣扎挣扎能够学会的点:将想表达的事融入故事中然后表达出来。
我与宁大夫还有超级大差距的点在:知识面的广度以及信息调用的能力。
差距辣么大,多读书,多表达,一起加油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