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作者: 图林根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20:52 被阅读0次

我们所处的时代,很少有人会相信一个抽象的论证会生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众人隐约地觉得这个由物理规律所决定的世界,不会有任何东西高过于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进化。但是还原论的世界观千疮百孔。人们不知是出于一种怎样的狂热信念才会相信还原论是真实的!但更多的时候,众人的问题并非是“狂热”,而是“冷漠”。这是一个无法直面人生那些最深刻问题的时代,这些问题大家似乎认为已经有了答案,但其实却从未思考过答案的合理性。

关于对这个世界最一般的看法,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倾向,一种就是认为世界的千变万化是由一些相对简单的规则所完整描述的;另一种倾向则认为这是一个复杂性不可化约的世界。过去几百年科学的发展让我们相信第一种似乎代表更接近真理,而后一种只不过是未能受很好的教育从而不能精确理解世界本质的人含糊的看法。

其实第一种方法所描述的倾向产生过我们人类思想中非常好的结果,这使得人类认为它确实是对的,世界由相对简单的规则生成,并且除此无它。这种想法认为:人类,人类的思想、感受、本质上都是粒子的运动在宏观层面的表现。但是物极必反,当我们说“除此无它”时,一些不可调和的古怪事实就出现了。

首先,我们无法穷尽世间的一切事实。当我们想要归纳某个事实时,总是会出现类似休谟归纳难题的困难。对这个困难实践上的漠视,使我们在从特殊的例子得到一般事实时带有一种本质上的随意性。同一个事实,既可以如此解读,又可以那般解读。所以事实就成了时代精神的陪衬品。当我们心里认为某种抽象的原则是毫无疑问正确时,事实总会反复地确认我们的正确性。

真实的世界就像一颗精心制作的糖,如果它的某个截面刚好是一幅漂亮的画,人们就会认为这个截面就是这颗糖的全部。因为人们只见到最有意义,最能理解的那部分,而其余就很容易直接当做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说,存在的一切就是物理学所描述的世界时,我们就是选取了一个很特别的截面,在这个截面中,世界就是由若干少数简单的规则解释清楚的。这个截面一旦选取出来,其它部分就被当做不存在那样丢弃了。而心灵哲学当中那些深层次的困惑则开始于此。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在心灵哲学中产生了功能主义这个派别,本质上也是人们在挑选那个他们解释得了的截面,并且试图用这个截面来代替事实。

有些人无法理解心灵哲学里的核心问题,就是因为他们仍然没有用物理学描述的世界这个角度去思考过世界。是的,我们本来也是想要说明这种观点的片面,因为它造成了心灵哲学里最核心的困惑。但是理解这种困惑并且解决它,本身就是很有意义,也有启发性的。最后我想证明的正是,这个世界还是那些前科学时代人们所理解的那个不可化约的世界。但是知道这个世界有可化约的截面,依然是重要的。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情形,我们曾经最引以为豪的科学理论,都有可能因为过分简单化而无法包含后来的事实。一方面,休谟难题使得我们无法真正地验证每个例子,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搜集的证据可能总是同一类的,得到的证据也无法毫无风险地用于证明一般的事实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物理学提供了关于我们世界构成本质上是同一的的一种角度,归根结底,不论是我,还是我使用的电脑,我吃下肚子的食物,还是我所钟爱的一幅油画,都是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原子又有统一的结构。但是这种统一性提供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后边我的形而上学思考依然依赖这种统一性,但它不是我们世界的全部。我们的存在比单纯的原子及其运动要来得深刻复杂。而原来那个只有物质的世界,最为明显的裂缝,就是心灵哲学里那些最基本的困惑。

形而上学的事物

对我们来说,时间可以被当成一维的数轴,而空间被当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我们一般不会区分我们真实接触、感受的“时间”或“空间”和数学上的一维数轴或三维空间。但实际上它们存在区别。数轴或三维空间,不过是我们真实感受的时间或空间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包含的细节多寡可以更为随意,比如一个代数空间就是只有代数运算的空间,而一个赋范空间则包含了拓扑结构。空间是否包含某些细节是根据情况是否需要而变的。但是我们真实感受、体验的时间却是固定不变的。它比它的数学模型包含更多的内容。它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正是--它给人独特的感受。

若空间是数学上的一个三维空间,它的每一个一维截面都是一个数轴。但是我们真实可感的空间,它的某一个一维截面,却明显和时间给人的感受不同。你对你所处的空间,能够行使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你可以留在你的房间,也可以到楼下的公园转转,你还可以开车去市区,但你对时间却没有类似的控制能力。时间以它不紧不慢的步伐前进,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但这甚至并非空间和时间给人感受上最大的区别。

空间看起来更对称一些,东南西北,这些相差并不是很大。但是过去和未来的差别却要差很多。我过去需要完成一个很困难的作业,和我未来需要完成一个很困难的作业,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然,时间最深沉的特性是很难描述的,过去总是发生过的,未来总是未发生的。我说了一些重复的话,因为当描述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时,言语总是非常乏力,“时间”指的就是那个我们面对的那个东西,你无法在进一步描述它。

概率同样有其数学表达,一个满足sigma可加性的集族到实数的映射,它满足一些特性(如sigma可加性),这些就是概率的数学定义。但这个定义和概率给我们真实的感受是不大相关的。概率总是无法具体化,投掷一颗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但我们却从未见过这个0.5。我们见到的,总是要不就是正面,要不就是反面。最接近0.5的情形,是当我们做大量重复投掷硬币以后,正面朝上的次数大概占总次数的0.5。但这也并非当我们说概率为0.5时真正意指的事物。总之,概率这种东西似乎存在于我们的世界,它又未能完全具体化。它多少有些飘忽不定,唯一能固定住它的就是其数学定义,但数学定义又无法穷尽这个概念的全部含义。

这个世界存在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三角形”、“福尔摩斯”、“川普”、“概率”、“时间”、“股票”都是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世间的。但人类又发展了一种特有的说某物存在的标准,有人说“米老鼠是不存在的”,但难道桌子上不就有一个米老鼠的玩偶吗?如果我们想要的是某个长得像米老鼠的物质实体,眼前这个不就是吗?但人们不会在这种意义上说米老鼠是存在的。

人们追寻杂乱的事物背后统一的规则,比方我们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又比如绝大部分的实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假如万有引力影响了苹果和地球,它也应该影响所有的物质。但存在的事物并非一定有简单的规律可循。形而上学层面的事物最容易令人误解之处,就在于人们认为存在的特征和种类是工整的,或者说由一般的规则所确定。但世界在形而上学层面上是杂乱的,“存在”对不同的事物表示不同的含义。但这不应该感到惊讶,非洲不是刚刚好是一个长方形,中国的版图也不会刚刚好是一个梯形。存在在形而上学层面的地表就如同地球的地表。有规律可循的例子会令人误以为任何事物的任何角度都有规律可循。从而无视了例外的情况。

人们确实希望简化我们所处世界形而上学层面的构成,比方说,这个世界存在的仅仅是原子及其在时空中的运动。但这种说法看似轻巧,但是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说明“有理数”、“福尔摩斯”、“有限单群”、“香草味”是什么一回事。而持这种说法的人,却往往认为这些是不需要特地说明的。

根本的角度和日常的角度

之所以认为不需要特地说明,是因为人们用一个词指代了两个不同的事物,这里最容易令人混淆之处就在于,从日常的角度来看,这个词真的只用于指代一个事物。但日常角度往往只是根本角度的一个简化版本。举个例子,“热”这个词,一方面指的是分子的平均运动,但另一方面指的是它带给我们主观的感受。一方面,既然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那就不能当做是同一个事物,另一方面,我们确实混用这同个词所指代的两种意思。

实际上,物理学的进步,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就是发现我们所感知的这个世界的每一种特征,最后都可以被认定为某些物质的某种行为。“光”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色彩”实际上是物体表面对光吸收的不同而形成的,“声音”是空气振动的模式,“热”是分子的运动,而香味是特定的化学分子。虽然“光”、“色彩”、“声音”、“热”和香味给我们真实的感受并非如此,但一旦这种现象的物理层面被证实为是如此的,它的物理层面就变成了它给予人的感受的本质。

实际上,人类有把物理世界发生的事情当做判别的最终标准的习惯。比如说“晨星”或“昏星”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所指的都是金星,就是已经以外部这个公共的、物理的世界是存在的作为假定的。有一种谬误被称为蒙面人谬误“我不认识这个蒙面人。这个蒙面人(实际上)是我的爸爸。所以,我不认识我爸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假定了有一个公共的外部的世界,那个世界中爸爸和蒙面人是同一个事物,但这两者却是在不同情形中我见到的个体,所以当我说“我认识”时,所指的又是那种特殊情形我所了解的情况。

为了工整地有逻辑地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必须假定有一个外部世界作为判断某两个情形所见的物体是不是同一的基础,但是实际上这个外部世界的存在却是无法严格确认的。“缸中之脑”这个实验说的是一个科学家把一个脑袋放在一个缸中,然后给予其用神经信号发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那么那颗大脑中的个体,将无法明确判断自己所感知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由大量神经信号所伪造的。

“缸中之脑”实验,在我看来说明的是我们存在最根本的境况,就是我们所依赖为判断的那个外部世界,其存在和性质是存疑的。正如笛卡尔所说,我们能真正不怀疑的,是我自己的存在,“我思故我在”就是这片怀疑怀疑的海洋中坚实的孤岛。

但是,除了“自我”还有另外一系列无法怀疑的事物,当“我面前这台电脑”是否存在于一个公共的、物理的外部世界是可怀疑时,“我面前这台电脑”以它作为一台电脑的功能,可以和我互动的能力而言,确实无法怀疑的。我究竟是在真实的世界中玩《泰拉瑞亚》,还是在缸中之脑中玩《泰拉瑞亚》;我究竟是在真实的世界中看《小猪佩奇》还是在缸中之脑看好像并没有太大区别。我是在真实的世界中思考一致有界定理还是在缸中之脑思考这个定理,于这个定理而言好像是没太大影响的。

所以我认为,除了“自我”无法怀疑之外,实际上我们日常接触的任何事物,就其本身给我们的作用,都是无法怀疑的,书籍、药片(你可以怀疑药片的功效,但那是另一码事)、喜欢的电视剧、有趣的游戏。真正可以怀疑的是这些东西的物理实在性,或者说公共实在性。

不过话说回来,本文并无意于真正去怀疑物理世界的真实性。这里重要的在于,从一种根本的角度来说,我们日常接触的事物,我们真实感受的那部分和其在物理世界中的“本质”是可以分离的。前者并非从后者派生。但人们确实习惯那么想,真实存在的是物理世界中的热,那就是分子运动,我们感受的热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副产品。

可怀疑的事物

在塞尔的《心灵的再发现》中,这是一个坚实的出发点。这种思路和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所采用的思路是一样的,在一片怀疑的沙漠中,何处才是我们冒险者得以开始我们旅途的基地或绿洲?只不过在笛卡尔的思路中,这个坚实的基地是congito ego sum(我思故我在),而在《心灵的再发现》中,这个坚实的根基是,事物面向我们的那一面。

如果说“太阳在西边的山落下”是可怀疑的,那么“我有一种‘太阳在西边的山落下’的感觉”就是不可怀疑的。怀疑论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我们真正唯一能接触的总是我感觉到的事物,但我们却把我们无法直接可感的那个公共、物理的世界当作判别事情是否发生的标准。但是怀疑论不可能是无处不在的,也是因为当我们讨论的是精神的事物时,事情确实是不可怀疑的。

人类习惯于把外部世界作为某事物实际存在的保证,这就是为什么缸中之脑这一类思想实验会使其恐慌。如果咖啡的香味是真实的,那它就是有价值的,但如果它是某种刺激人类嗅觉感官产生的幻觉,它就变得没有价值。但单从我们能接触到的事物来说,香味本身才应该是重要的,其来源的本质反而只是相对次要的。

产生香味的气体,它本身只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结构,是因为和鼻孔里特定的嗅觉感受器刺激,在随后的过程中才变成了香味。那么,它就不是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生动、不可代替的部分。这就像我们去餐馆点菜,我们点了清炒茭白、鹅油拌面和豆腐羹,那张写着这三样菜的菜单不会是真正的菜那样。厨师看到了这张菜单,用原料做成了这三样菜,最后服务员把它们送到饭桌,我们尝到了美味。那张菜单是这条因果链中必要的链条,但它却并非美食本身。

分子的热运动、特殊波段的电磁波或者空气振动的模式,正是充当了菜单那样的作用。最初人们发现这些物理世界中出现的现象正好对应的是我们所感受的热、光和声音时,必然非常惊奇。时隔几百年后,人们已经习惯了这这三个配对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习以为常是有误导性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知道前者如何和后者产生联系。

一个理论上的论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种情形是否会发生,或者某类事物的特性。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认为依次建立的模型可以取代真实的事物。比如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脸孔分成一百万个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都是这张脸在这个地方的色泽。颜色可以用一个三维向量来表示,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人的长相映射到一个三百万维度的有界闭空间。这样的空间是一个紧空间,这说明只要有足够多的点在这个空间当中,就会有两个点足够接近。回到人类的世界,它说明只要人类文明持续到无穷,未来有无数个人类诞生,总会有两个人长相无限接近。但我们依次建立的模型,却不是长相本身。

如果一段很长的二进制序列,代表的是一首曲子,比如霍夫曼故事中的《船歌》。那么不必觉得这个二进制序列就是那首曲子本身。它更像是找到这首动听的曲子的坐标。在忙忙的荒漠之中,总有一些美的绿洲,而那个正确的二进制序列则标出了那片绿洲所在的位置。只不过那个荒漠要比我们通常意义上地理的荒漠还要更浩瀚广阔。

所以我从不觉得信息构成万物,物质构成万物已然够虚幻,而信息构成万物比前者更虚幻。

相关文章

  • 世界的世界

    人呀!世界它说着:我因为爱你给了你幸福,也因为爱你给了你苦难和不幸。――题记 人呀! 世界它说着: 我因为爱你给了...

  • 世界的世界

    狗在狗的世界成为了人,人在人的世界成了狗。各自活着,各有各的喜怒哀乐。——题记 狗在狗的世界成为了人, 人在人的世...

  • 出世界—入世界—得世界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罪恶。”约翰福音17:15 主耶稣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

  • 理想世界精神世界现实世界

    我反复思量过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也翻越很多书籍。武志红说梦是人的潜在预设,是人的潜意识,自己没有察觉的事,会通过...

  • 己世界,他世界与“真”世界

    己世界,是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世界,是旁观者眼中的世界。“真”世界,是指真实的世界。 世界是什么样的,其实是个哲学问...

  • 西游世界,世界里的大世界

    ——记我眼中的西游,个人观点,欢迎来辩 我们谈论西游记,首先要摒除电视剧里的西游记,对我们根深蒂固的影响。 电视里...

  • 想屏世界&镜子世界&天堂世界

    早晨散步到海边,准备在那儿站桩。忽逢一场雨,让我躲到了路边的树旁,静静的看着这海面。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因生其心...

  • 是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所谓这个世界,也只是我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这些世界比较类似,但绝对不一样。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

  • 世界很大,世界很小

    书里说:人的一生,总是不停的去那些你已经去过的地方,走曾经走过的路,在记忆力一遍又一遍去临摹当时的情景。这样的...

  • 世界以外的世界

    日出日落从东走到西 花开花落从春走到冬 你在世界里慢慢生活 你在世界外仰望星空 每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有着各自不同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gh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