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上班的路上,一个小学生手里拿着甩炮,一边走一边甩着,这种不定时的声响在我身后噼里啪啦地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脑海里回想起过年回老家五岁的小外孙看着鞭炮就害怕的情景。
小外孙当时的反应让我看着特别心疼,我不知道之前发生过什么,但是他对鞭炮的恐惧已经开始泛化,春节的那几天只要看到类似鞭炮形状的东西就开始吓得尖叫,捂着耳朵躲在妈妈身后,用眼神乞求妈妈的安慰。听孩儿的妈说,年前孩子被鞭炮吓到过,由于孩子太调皮,管不住孩子的时候就拿鞭炮来吓唬孩子,开始的时候特别管用,一说要拿鞭炮,孩子就听话了,没想到现在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显然小外孙在家人的威慑下受到了二次伤害,所谓二次伤害是指已经受到了伤害后,由于各种原因在已经受伤的情况下,再次受到伤害。当小外孙受到鞭炮的惊吓时,内心受到了第一次伤害,如果家人及时做好安抚工作,这种伤害是可以化解的,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安抚工作反而把鞭炮当成了教育孩子的工具,用来吓唬孩子,孩子的内心会受到二次伤害。
受到二次伤害后,家人为了控制调皮的孩子反复多次用鞭炮来吓唬孩子,加重了孩子对鞭炮的恐惧感,直至后来一听到鞭炮声就会害怕,一听大人说要放鞭炮就会产生害怕的联想,最后发展成只要看到类似鞭炮的东西就会害怕的泛化现象。
这种泛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一朋友就曾说过,她最害怕毛毛虫,连毛毛虫的图片都不敢看,一说起毛毛虫浑身都不自在,我当时问她,这种情况最初是怎么发生的还记得吗?她说不记得了,聊到最后她才想起,小时候她见到毛毛虫不敢用手动,后来看到她的妈妈看到毛毛虫就吓得跳起来,她也跟着吓得跳起来,从那儿以后,她对毛毛虫的恐惧就逐渐形成了。
后来,我尝试着给她看我拍得毛毛虫的照片,再后来带着她去公园里有意无意地抓个毛毛虫给她看,有了对毛毛虫新的认识后,她不再害怕毛毛虫了,甚至好奇地用木棍抓起一只近距离研究一下,胆子变得比我都大了。当她知道自己心中的毛毛虫其实是她妈妈心中的毛毛虫而不是真正的毛毛虫时,这种认识的改变已经开始起到治愈的作用了。
如果孩子的第一次伤害是客观的,那么家长对孩子的第二次伤害就是主观的,二次伤害的程度远远超出一次伤害的程度,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这种伤害如果没有足够认识的话,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