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作者: Alice山丘 | 来源:发表于2021-02-16 20:47 被阅读0次

一部感情真挚的电影,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摄影特效和过人的叙事技巧,或是华丽的语言,因为在某一时刻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

“妈妈”是属于所有生命的语言。

肤不白,貌不美,没有大长腿的贾玲凭借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在神仙打架的春节档里只靠观众口碑硬生生的打下了一大片江山。

电影之前同名小品已经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眼泪,包括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电影不如小品有深度,娱乐圈太多因为综艺梗爆火就去吃剩饭改编电影的渣滓,所以一开始我对这部电影是不抱希望的,即使贾玲和以她为代表的包括张小斐在内的大碗娱乐算是为数不多的我很有好感的喜剧团体。虽然我个人喜欢贾玲和张小斐。

抱着体验新电影的心态走进电影院,却鼻涕眼泪一大把的走出电影院。在电梯口,我们愣愣的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电影随着片尾的致谢已经结束了,但是那种为之感动的情绪波动,像是人喝了醇香白酒后的后劲,一股一股冲击着我们的大脑。小哥红着眼眶跟我说,今年我们两个都没看到妈妈。我”嗯”了一下,心里突然就酸了一下。

贾玲这波,很稳!《你好,李焕英》值得一看!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送别母亲的曲,是告白母亲的信,是一个真挚的赤子写给母亲的诗,这是她做电影导演的处女作,没有优美的长短镜头,没有华丽的台本,也没有吸人眼球的特效,就是把自己的一颗想念母亲的心剖开给了观众。那个电影里胖胖的玲儿,每一滴眼泪都是情绪的自然流露。

让那些与“妈妈”二字情意相通的观众,在这一时刻,共同感受到他人和自己的悲喜。

贾玲在读大学的时候,母亲意外去世,她甚至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这成为她一生中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于是她创作出了《你好,李焕英》,用穿越回妈妈年轻时候,和妈妈做朋友的方式,去诉说思念,企图弥补遗憾。

故事很老套,喜剧的包袱勉强及格,看电影前半段的时候会忍不住感叹不过如此,但是后半段的确诚意满满。

这部电影啊,保持平常心去期待,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惊喜,当然还需要一些个人成长条件的铺垫,才能触发最深的共情。

我对贾玲影片中的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最有感触。

贾玲问李焕英女士:“如果你的女儿不是我,你会不会过的更好一点?”

作为女儿,贾玲自责从小到大没有让母亲为她骄傲过,别人家的妈妈总有别人家的小孩,而自己的妈妈却总因为自己的不优秀抬不起头。学习不够好,不够漂亮,没有月薪9万的工作。

我们在做了一件并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尚且会想如果,如果我当时没有如何如何如何,如果当时如何如何如何了该多好,那些失去母亲陪伴的孩子们心中的无数的关于母亲的如果,让人读到心脏生疼。

她幻想如果自己回到妈妈还不是妈妈的时候。

那时李焕英不是孩子印象中的中年妇女的模样,还是个穿着碎花裙的娇俏的小姑娘。

她为李焕英女士抢到全厂的第一台电视,她问“你开心了吗?”她说,我这次来只想让你开心。这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深深的心结,妈妈,你开心吗?在我不懂事的时候,总是让你不开心,我现在拼尽全力,最大的梦想就只是让你开心,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啦。

你也再也没有机会啦。

她甚至想,如果妈妈的孩子如果不是自己,会不会过的更好一点,所以她极力的撮合妈妈和厂长儿子。厂长儿子的女儿,会成绩优秀一直保持第一名,会去国外读书,读导演系,月薪七万。她问,如果李焕英女士的女儿不是自己,是她,会不会过的更开心一点。

贾玲在妈妈和厂长儿子约会的电影院外痛哭,她心里有多么不舍得妈妈,此刻就有多么的悲伤。无力和无助感将她在让妈妈更开心和做妈妈的小孩之间疯狂撕扯。妈妈我想让你过得更好,即使我会永远失去你。

我不后悔你做我的妈妈,但是我怕你后悔让我做你的小孩。

我们很多人都想过,如果我是谁的孩子会怎样,如果我的孩子是谁又会怎样。但是世上的事情没有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天注定的。其实哪怕有如果,有选择,我仍然选择做我父母的孩子,做张女士的女儿,做王先生的孩子。

我想如果有如果,张女士和王先生,依然会选择我。就像贾玲也相信,如果有如果,李焕英女士依然会选择自己做她的孩子。

李焕英女士回答贾玲:“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选择你作为我的孩子。我只想让你健康快乐的长大。”

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最大的惊喜,是贾玲和母亲的双向告白,也就是说在贾玲穿越的同时,母亲也穿越回去了,所以从一开始,得到快乐的,进行选择的,都是陪她长大的母亲。

李焕英女士穿越回去,她站在老旧的街道,看着自己年轻的面庞,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听到不远处女儿的声音,贾玲从天上掉下来,作为母亲的本能就是张开双手去接着一个二百斤的孩子。

“我宝”,李焕英女士狂奔过去。

听到李焕英女士无意识的叫着“我宝”的时候,我的眼泪狂飙,天底下的父母对孩子的守护,是本能的。

李焕英女士看着为自己买到了电视机而洋洋得意的孩子,她的心里应该是酸涩的,在妈妈的世界里,这个过去的遗憾无关紧要,但是却被孩子一直记在心里。其实对于母亲来说,有了孩子,世界便只剩孩子啦。

贾玲和李焕英女士喝醉酒的晚上,瘦弱的李焕英女士背着吨位不轻的贾玲,脚步坚定而执着,就像这世上每一个母亲那样,稚嫩的女孩,从背着山一样沉重的孩子开始,就成了妈妈。

《请回答1988》里守寡的母亲艰难的养育着两个孩子,在妈妈来看望自己的时候借好看的衣服,借米缸,借煤球,佯装过的很好,却因为一件晾晒的破衣服被妈妈看出生活的窘境,母亲悄悄的留下钱给女儿,这个守寡的女儿打电话给母亲只喊着“妈妈妈妈”,泣不成声。

上帝说因为自己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每一个妈妈,都曾是女儿,只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变得无所不能。

李焕英女士拿着结婚证对贾玲说“我很开心。”后来又说“宝,妈妈只希望你健康快乐的长大。”我很开心,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我仍然选择你,我因为有你很开心,而作为母亲,我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活着。

贾玲的问题和回答,是她对妈妈最真挚的怀念,和最深的思念。

现实中小姑娘贾玲没有来得及见意外去世母亲的最后一面,电影里母亲出意外的时候贾玲就在身边,我想这部电影是贾玲想弥补的那些遗憾,没有陪在母亲身边的遗憾,没有给母亲买一件绿色皮衣的遗憾,没有让母亲因为自己更骄傲更自豪更开心的遗憾,这些遗憾,一定在过去的无数时刻都折磨着这个失去妈妈的孩子。

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概是这世上最让人难过的事了吧。

几年前,我伯伯患癌,在医院里,大堂哥,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蹲在花丛里,跟我说,我快没有爸啦。哥哥没有说别的话,也没有哭,他语气很平淡,此后见他,也都是笑嘻嘻的样子。但是这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这句话也一直清晰,后来每每想起,眼泪都会落下。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和孩子之间,当然并不总是欢欢喜喜,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过错和遗憾,但是如果能够,请再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原谅,多一些忍让。

不为难自己,不为难父母。

我脾气不好,对我爸更甚,总是急赤白脸的熊他,后来工作后离得远了,每次开视频忍不住想发火的时候,就会想,谁知道我挂了电话,还有没有下一次。这个最爱我的男人啊,可能还能陪我五十年,也可能只能陪我五天、五分钟、五秒。虽然大过年的不应该说这些,但是珍惜当下的每一秒和与聊天的每一次更重要。

总怕,时不我待。

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让父母开心多一点,再多一点,让父母觉得幸福多一点。

我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无关紧要的情绪,浪费了大好的光阴,为难父母,为难自己,无端的消耗着父母和孩子之间越来越短的缘分。

李宗盛的《新写的旧歌》写给去世的父亲,年轻的时候他和父亲并不亲密,父亲更像个旁观者一样,直到自己六十岁了,到了容易落泪的岁了,“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已来不及,他不等你,已来不及,他等过你。“他却只能在歌里说上一句”爸,我想你啦。“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说一声想念。

父母在,孩子又应该如何尽孝呐?最近正好读到一个很喜欢的观点,是关于圣人孔子关于孝顺的道理的。这里与大家分享。

孔子面对不同的人谈孝顺,有不同的回答。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能养活父母就行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要知道父母的年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要遵从父亲的志向和遗志,就是孝顺。“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父母担心你的身体健康,你如果孝顺的话就应该为了父母保重身体。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总结孔子的“孝道”,就是尽孝无一定律,应该顺应父母的需求,用不同的方式,去尽孝,以求父母和自己的心安。

所以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需要的方式,去尽孝,就是最大的孝顺。

在这里,只希望张女士和王先生,老的慢一点再慢一点,等到白发苍苍,还要一起斗嘴吵闹。

我曾和一些人谈过关于父母的话题,她们并不如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放,并不想劝他们放下,只祝愿他们过的开心一点,再开心一点,开心的每一秒都是赚到。

莫要为难自己。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哭的地方还在后头,把握好能让自己开心的每时每刻,一定不是个坏事。

笑一下,再笑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好,李焕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lb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