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这段少有人知的历史,告诉你三个道理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读《南明史》,正是如此。
《南明史》的作者顾诚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治史,“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学问,不把个人看法强加于人,也不违心迎合他人,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根植史实。
这本《南明史》八十万字,罗列了大量史实,刷新了许久以来通常的看法。读这本书,让人耳目一新,也从这些史实中,学到了一些经验教训。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改变,是永远不变的旋律
《南明史》从公元1644年写起,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清军、大顺和南明开始逐鹿中原。
大顺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占领了包括山海关在内的黄河流域,大量汉族文官武将归顺于大顺军。大顺军完全有一统山河的机会。
然而,1643年之前,大顺军对贫苦人民免除徭役,以没收贵族家产作为军饷的来源。占领北京之后,大顺军仍然采取这样的措施。即便在相当多的文官武将归顺之后,也没有改变其政策。
他们继续打击官绅,强征军饷,甚至采取关押、杀人等强硬措施。这让一部分已经归顺的官员,对大顺军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们归顺大顺军,更多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
既然归顺之后,不仅不能保存自己的利益,人身依然有危险,他们又怎么可能忠贞不二地为大顺军服务呢?于是,这些人在李自成北京兵败之后,就倒戈清军,给了李自成重击。
如果李自成改变策略,对这些人安抚、拉拢,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为他所用,替他出谋划策。
不得不说,变化,是永远不变的旋律。应时而变,才能顺应潮流。不变的政策,导致大顺军根本无法应对后来千变万化的形势。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而虎视眈眈的多尔衮,却随时调整政策。
多尔衮在入关伊始,就强推剃头政策,这项政策遭到汉族军民强烈的反对。多尔衮因此及时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暂停执行。
几年之后,在清军占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又重新推行。这时,再有人反对,却也没有对抗的实力了。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变化多端、因势利导来说,多尔衮所向披靡,也能想通了。
[if !supportLists]二、[endif]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多尔衮善于应时而变,当然是他的加分项;而让他顺风而行的,却还有一堆人,那就是明朝的文官武将。
大顺军占领北京之时,不仅百姓欢迎,明朝的官员,为朱明王朝尽忠者也不过二十多人,其他衣冠楚楚之人,却叛降如云。
史可法曾在奏疏中,痛心疾首地说:“在北京的各位朝臣,死节者寥寥无几,在南部的朝臣中,愿意征讨贼子者寥寥无几,这是千古以来所没有的耻辱!”。
可以说,明朝的文武官员,争相恐后地前往大顺政府报名,请求录用。
而当大顺军失势之后,这些人又摇头一变,成了清朝裙下之臣。曾有人给吴三桂写信:“三面环观、曾有谁不降贼?”举目可见皆是弯下脊梁之人。
然而,历史经常是相似的,这些并不让人吃惊!
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爆发时,河北境内,安禄山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城长官或开门迎接,或弃城逃亡,或被安禄山所杀,根本没有敢把安禄山拒之门外之人。
盛世繁华的大唐,就在安禄山制造的狼烟滚滚中,轰然倒塌。
唐玄宗每天接到的消息,都让他极度失望,他面对满朝文武痛心疾首:“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
当然有,像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就是铁骨铮铮,决不降贼。然而,世间只有一对颜氏兄弟名留青史。大多数人不过乌合之众,随波逐流之徒!
《三国演义》中,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骂得气贯长虹,理直气壮;然而,这些投降大顺、又转而匍匐于满清的官员,又有何区别?
“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知读了诸多圣贤书的人,可曾读过些许?
不管男人女人,气节昂扬如文天祥之类的,怎么着也被人称颂!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格局决定结局
急不可耐地投降清军的,固然让人不齿;领兵抗击清军的,也未必让人赞叹。
南明立朝之后,何腾蛟领兵广西。
何腾蛟的手下陈友龙曾经参加李自成起义军,后被长官逼迫降清。降清期间,陈友龙进兵贵州何腾蛟家乡,俘获何的家人。何的妻子因此投水自杀,他的两个小妾投缳上吊,何腾蛟因此十分记恨陈友龙。
后来,陈友龙任职南明,成为何腾蛟手下。何腾蛟眼见陈友龙连克多地,收复有功,担心自己无功而返,就处心积虑地开始破坏。
为了泄私愤、抢头功,他命令手下以借道为名,对陈友龙部发起攻击。陈友龙再也想不到,对他刀枪相见的,竟是同一战壕的兄弟。因此,毫无防范,溃不成军,无法进攻长沙,以至于错失良机,使湖南清军得以喘息。
此计一成,何腾蛟既报了私仇,又抢了功劳,对他个人而言,可谓一石两鸟,妙计天成。然而,于大局而言,却已种下了覆亡的根苗。
不得不说,这与何腾蛟个人的格局有关。
他只看到个人得失,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山河破碎之际,当以家国为先,他却借手中权利报一已之私。一手断掉了复湘援赣的战略大局,自己也兵败身死。
不由人不叹息:格局这么小,怎么能成事?
有人说: “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而一个人要想有大的格局,首先就要有大胸怀,面对他人的无端挑衅,中伤乃至陷害,要能不急不躁,不暴不怒,做到从容应对。”
何腾蛟自然无法做到不暴不怒,他的死,早已证明,:格局太小了,结局也会太惨。他挑起内衅,无异于自断臂膀。自己的臂膀,自己断了,还用别人来收拾吗?
成大事的人,必须得先有度量,再有统筹全局的高度和运筹帷幄的方略。没有这样的格局,结局早已天注定.
[if !supportLists]四、[endif]读《南明史》的好处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古人,也照见了今人。浅浅地读了几页书,已看到人性的复杂。若细细地从头看到尾,又不知能涨多少见识!
读这段历史,让人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清明,就像站在历史的边角,看那些古人,在演绎自己的人生。
看别人的人生,提升自己的高度。
而《南明史》是作者顾诚苦心孤诣之作,他钩沉史料,严密考证,才得此佳作,读它,必是明智之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