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恰逢余秋雨老师网上的《秋雨书院》开播。可谓欣喜致极。
说起来和秋雨老师颇有渊源,准确说是和他的《文化苦旅》,十几岁就有幸买书拜读。其时阅历尚浅,浅到无知,只记得篇首的"牌坊篇"和敦煌莫高窟里那个无知的守庙人王圆通,其它因为不甚明了,统忘却了。
再拿起《文化苦旅》已是二十几年后的今年。巧的是书刚读一半就遇到网课开播,也算是冥冥中的缘份吧。早在十几岁初读《文化苦旅》时,秋雨老师在我心中已然成型。是那种儒雅的士大夫样的风流才子,有俊秀的外表,有胸富汗牛充栋才学的头脑,有风雅健谈的口才,有临危不乱,遇事不慌,胸中自有良谋的淡定、从容神态。有跋山涉水不遇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健壮有力的腿脚。
初遇老师是在央视一档综艺节目,好像是青歌赛或挑战主持人,余老师做点评嘉宾。典型的南方人,身形瘦小,鼻梁架个眼镜,果然儒雅俊朗。一开口纯熟的江浙口音,声气健朗铿锵,中气十足,知识如滔滔不绝之江水,奔流汩涌,给人充足的享受,节目没记住,记住了点评嘉宾,一个操纯熟江浙口音的儒雅书生,脱去长衫着西装革履的书房士大夫。
自那时至今,又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我,余老师变了,《秋雨书院》开篇词里说:我不是重出江湖,而是从远方归来。老师去国外布道传经,当然也取经治学,再听老师声音,中气不变,又添自信从容,更添语重心长,荡气回肠。
从这节课程中我了解到老师归纳的文学的三大特点:
1.全世界所有力量中,文化力量最软又最硬;
2.文化可穿越仇恨;
3.杰出的文化创造者大多处于悲污的环境。
学习从未止步,我会向光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