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b89760d3e79ca146.jpg)
任何事情想要做到极致可能都不是容易的。
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存在于愿景里。
虽然几乎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却是可能做更好的,相较于同类更适合,相较于过往更优秀。
寻找,大多并不是想发现最好的,而是更好,最适合的。企业聘请员工,或员工挑选企业如此,寻找人生伴侣也一样。
有一种说法是,找到合适的员工(或企业)比找到一个适合的对象还要困难,似乎不无道理。
人是复杂的,很多时候并不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真正看清一个人的性情,毕竟所有人展示在外人面前的都是好的那部分,这是本能。
没有一段时间的接触,很难发现美好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不堪。而企业对应聘者却做不到“一段时间的考察”,再繁琐的招聘流程,无论有多么复杂的环节,多么科学严格的笔试,多少层级的面试,企业都只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如此短的时间得出准确的判断,多少是有一定撞大运的成分。先对于聘请员工的短暂,处对象则很不同,毕竟有一个“相处”的过程,可以在“相处”这段时间的长河里更多地了解彼此,从而得出相对更准确的判断。
当然,也只能是相对。毕竟排开人类嬗变的本能使得很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变得“判若两人”这个因素,做出判断的人也可能在做出选择的决定时刻被自己当时的情感因素左右而失去理性,甚至自欺欺人选择性地无视或放大别人的某些性情特质。当注入的情感因素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发生变化的时候,过往有意无意被忽略或被放大的东西又会发生变化,影响自己的心意。这可能也是那些一度看起来十分般配,且彼此都很认可的情侣在爱情长跑后分手,或走向婚姻的终结的原因之一。
有一种情形是比较理想的,无论是单位选择员工,还是员工了解用人单位,那就是实习生转正。
而在我们企业实习了一段时间的我和老周母校首批本专业非本科毕业生就是这种情形。
半年的实习,我们大体对两位女孩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能力、做事风格,包括主动心、积极性、耐心、认真程度,以及基本的人品和性格特点可以说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当时的企业现状,争取留下她们,我认为她们是我们最好,最适合的选择。毕竟她们手上还有我们需要延续下去的工作。
我的任务就是要将企业的诚意和我们做好做大企业的愿望两位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说服她们留下来“与企业一起铸造辉煌”。
早安,六月二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