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夺冠,买了四张票,孩子和自己的朋友坐在一起,我和妻子坐在一起,分别在电影院左右两边。
看之前,知道是讲女排的,女排精神必然有,但是没想到看了《夺冠》居然感觉女排精神只是排第二,感慨多的居然是郎平的教练方式,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一部反映不同年代的不同教育方式的片子。
81年第一次夺冠是60年代的人做主力,16年夺冠是90年代的人做主力。
两代人,不同的教育风格。
60代人以郎平为代表,只有一个字“拼”,很有家国精神。郎平说 她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拼命,结果在国家队连拼命都拿不出手,因为大家都很拼。外国已经用了科技开展排球教练,但是中国没有这个能力,只能通过拼命去夺冠。
这种精神,随着时光,到了2004年最后绽放了 之后就是12年的沉寂。沉寂的12年,女排也在不断寻找突破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直到郎平当选,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造,对女排制度和队员都大换血。
但是90年代人很多都有了自我意识,有个性,不喜欢就会离开。所以,除了训练方式的国际化,怎么让当代很有自我的人与女排拼命的精神相结合就成了郎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看得到,陈忠和的调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两代人的教育风格已经大变。管理60年代的教练是完全的家长管制,严格。管理90年代的教练就开放和先进了很多。
这非常类似我们这代父母小时候的接受的教育方式,类似我们这代人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
我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并没有考高中,而是直接考了中专,因为中专就包分配,成为了国家的人。我家没有那么执着,浑浑噩噩的就考了高中。那时候对于什么是大学都很懵懂,在真正去大学之前都是电视里外国大学的样子。所以当自己考上了大学,到了真实的大学后其实是比较失落的。
现代的孩子们,通过各种手段都可以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大学早已不在神秘。外界环境的影响大了很多,如果教育还是只知道封堵,宛如鲧治水,水涨了就围更高的土墙,这种暂时的压制了水上涨的压力,但是随着水位继续上涨,毕竟鲧并没有真的息壤,土墙终有不能维护的时候,大水就会泛滥成灾,一下子决堤之后,就彻底颠覆了这个世界。
只有因势利导,在重点保护的地方依然高筑城墙保护,在可以引导的地方进行疏通,让水得以宣泄到大海。水的压力就会减小,重点保护的区域始终会保护好。
所以,教育不是因循守旧,教育也要随着时代而变化。
现代的孩子,已经不在为了生存而努力,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被人认同,在意的是自我价值感。而且,当今社会,什么是成功,已经不是一场比赛的输赢来判断了。(当然,必要时刻的输赢还是很重要,因为现在还需要这个来提升自信。)
怎么挖掘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才是我们现代父母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在今年疫情之前,其实都没有认真考虑过,现在孩子的变化逼迫我去认真考虑了。
昨晚孩子同学写作业,孩子也写了一点历史作业,这已经是进步了。然后昨晚睡觉很早,虽然可能不是自己主动去睡,是昏昏沉沉睡去的。
今早孩子不想洗内裤,我看到他还是去洗了,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事。我说,你可以暂时放着,他说后面洗更不想洗了。
我翻出来2016年女排夺冠的小视频给他看 ,他把视频放大,看的很认真!之前他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体育节目!
夺冠这部电影很励志,也教育了我对孩子教育坚定目前的方法。
说到这里,我要说说我的弱点——不愿意听到人大喊大叫,包括孩子。我很想避免冲突的发生,但是现代社会,冲突不可避免会发生,如果只是想着避免发生,只能做一个无声无息的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提高。
202010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