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了《南怀谨讲人生哲理》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讲了无欲则刚的故事,我看了还是很受启发。
书中说,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欲望的,南先生曾送给学生一副对联,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求,只想成圣人,成佛,成仙,其实也是有所求,有求就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能真正刚强,才能真正作为一个大气的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排除一却欲望和杂念,保持身心安定,清净,祥和,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能量的消耗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讲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以南怀瑾先生的观点来看,庄子此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活着要顺其自然,要不增不减,抛却心中的妄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这才是上天指给我们的“道”。这个道就是本性,人活得很自然,一天到晚头脑清清楚楚,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如果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就会有喜怒哀乐,使身体内部受伤害,就会生病难得长寿。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当行囊过于沉重时,就应该拿掉一些累赘的东西,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让你轻松自在地面对生活。一个带着过多包袱上路的人注定不会走得快。我们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丢掉,最终被压弯了腰。
书里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登山者,一直在爬山, 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发现自己缺氧了,他只能放弃了很多东西,在内心里排除杂念,最后才终于走了出来,安全的下了山。
其实人生中有好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认真想一想,有时候,有些不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学着放下,排除一切杂念,让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没有欲望,顺其自然,身心轻松,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做我们自己,更好的去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
有的时候,发现,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心清理一下,杂念清除一下,清净一下,内心就得到了一份安静,在安静中,就开始看见了自我,就开始了自我和自我的对话。
就重新开始让自己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去度过,怎么去生活,怎么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就像书中所说,欲望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的欲望,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抛去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满足一个人的欲望,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抛去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当然,越懂得弯腰,才会越成熟。南先生也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成就,这样的成就才是养生之道。
教授让同学选择两种颜色的水杯,一杯像白水,一杯像果汁,教授又笑了笑,说道:“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很苦的黄连水,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尝到了蜂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生的过程也就是选择两杯不同颜色的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颜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极少数才会选择不太起眼的、不招人喜欢的、很平常的那杯。要知道,浮华过后的朴素才是甘甜。”
由高明归向平凡,是从心里开始的,越是伟大的人,越对自己不以为意。越高明,越谨慎,越是一付平凡的样子,实则内涵丰富,包罗万象。
人生就应当是这样,平平淡淡才是真,就是过好自己平凡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不惧艰难,努力成长,努力向前进步,生活的方向,才会越来越好。学会在安静中保持内心清净,安静,才能更好的面对自己,排除各种杂念,无欲则刚。沉淀自己,顺其自然的生活,在自立中,让自己的进步慢慢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