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伤心,因为上面图片里的对话,那是我跟朋友的聊天记录。
聊天的话题是最近“北京清人”,朋友也是一片好心,特意来问我在北京是不是还好。想想我堵他的话,算了,他应该很习惯了。
朋友是经年互怼的好友,聊天向来不着边际,用词也从来都不讲究,意思到了就是了。大概还是因为最近的氛围,看到那句话心脏突然就脆弱了那么一下下——做稳了奴隶的语气。
开始北漂是14年的事,在杭州打工三年后,突然就按耐不住对北京的好奇,背着电脑拖着箱子一个人北上。三月国贸桥附近柳絮飞舞,于是下车后第一个念想就是,哪儿有口罩卖?
口罩跟地铁,成了我在京生活的一部分。有次跟朋友聊天说,北京的日子像是打地鼠,从这头的地铁站钻进去,那头冒出来,中间都在地底穿行。一个来回就是一天,很多个一天之间的差别,就是有没有戴口罩。
北京很大。当初听人说杭州是个小地方的时候,还觉得神奇,那大地方该是多大的。到了北京之后发现,真的很大,大到出行用时都是一个小时起步的。于是,宅就不止是因为懒了,还因为,宅以外的选择成本都太高。
在巨大的北京城,朋友聚个会都是很难得的事情。首先,大家都忙,加班几乎是下班时间的主旋律。其次,就算能找到大家都不加班的时间,聚个会来回路上至少四个小时。群里碰头开个会,还是算了吧,难得休息。
好在,北漂是个群体。群体意味着,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大家都每天只有上班没有生活,大家都租不起四环内的房子选择五环六环,大家都做着地鼠看不到北京的宏伟大气。“大家”是个很能给人安全感的词,即使很阿Q,至少,可以在心理上不那么孤独。
前几天有新说法,“低端人群”是误读。是不是的不知道,生活质量拖了京城的后腿,那是一定的。层出不穷的各种大数据统计里,我很不幸的成为了那个,在各方面拖首都后腿的后进生。薪资拉低了GNP,消费拉低了CPL,只有工作时间,为中国荣获全球最努力工作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朋友一直劝我离开北京,理由是:“你得有生活。”我的日子得多惨,才能让他有这样的想法。
作为一个北漂,接受能力一定不能弱,北京的政策一直都是beta版,各种变更是常态,所以要习惯。突发奇想,鲁迅老先生当年描述的那群坐稳了奴隶的人,是不是也只是在无尽的动荡里,难得享受比较平稳的时间段。
有点累,想歇歇,怎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