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
前一段网络上疯传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与其说是外卖骑手“困”在了系统里,不如说是系统让用户的点餐变得更快捷,至少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并不会有太多怨言吧。
算法只是为了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是为资本服务的,是不谈感情的。与其说是算法的不断升级让外卖小哥越来越强大,不如说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外卖小哥让算法变得越来越强。
假如一开始的配送时间为45分钟,超时罚钱,大家都能完成。但是后来算法发现,大部分人的时间可以在35分钟内,于是,就把标准修改为35分钟,超时罚钱。于是大家拼命加速。再后来,算法发现35分钟也能完成,存在优化空间,于是又修改为30分钟,超时罚钱。大家为了完成任务,开始不遵守交通规则。紧接着,算法发现30分钟似乎还有空间,于是修改为25分钟,超时罚钱,逼的外卖员陆地飞仙。骑手越努力,标准越严格,因为算法觉得你还没有被榨干。是骑手自己成就了算法。这个游戏就像无限塔防,只要你不死,敌人一波比一波强。除非你断气,不然游戏不会结束……
其实我们不必为外卖小哥哀叹,在996就是福报的当下,谁不是为了更高效的系统添砖加瓦呢?
比如在过去,我们给领导或客户作报告,往往只要准备一份简单的手稿。但随着1990年PPT的面市,我们开始把它作为重要的工具。但你发现没?原本只要花一小时就能完成的手稿,现在我们可能要花一天时间来做PPT。所以每一个熬夜做过PPT的人,大概都骂过这款软件。
但是,作为人,恰恰相反,绝大部分人是一台运行效率越来越低,能力越来越差的机器。试想一下,如果是农业时代,人们从事体力劳动,可以干到六七十岁。但是现在的外卖小哥,怕是能干到四五十都越来越难了。大城市榨干了他们最后一滴汗水和收入之后,还有故乡可回么?
那么面对越来越高效的系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除了像快递小哥那样变得更快更强,其实还有别的解决方案——变慢、变专。
由于社会信息的极度泛滥,大部分人变得平庸和肤浅,很难深入一门学科,耐心钻研。这恰恰是个体的机会。
因为一件事物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高手就能将它层层展开,给你更加丰富、细腻的体验,这些体验就必须靠着长期的钻研和摸索才能够获取。现在体验经济学兴起之后,个体的收入也慢慢上升了。
在文章最后我想举一个例子。
上周由于老婆对鼎泰丰向往已久,我们特地去了一趟厦门,品尝了一下。
结果令人十分沮丧,可以说,我几乎没有吃过那么难吃的小笼包,而且还是天价。即便店家使用了奢华的食材,但是只是堆料是远远不够的。我打趣地和老婆说,还不如去你家附近的无锡人开得汤包店,一份十块,还很好吃。
事后反思了一下,可能就是由于当今的食品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这会导致我们的味蕾被训练地越来越强。那么鼎泰丰这种“古老、朴素”的味道,不思进取的商家,应该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食客的要求。
我在看美食频道介绍无锡汤包的时候,他们不仅食材优良,而且做得一丝不苟,还在不断探索如何做得更好。可能鼎泰丰还认为仅仅凭借一块招牌就能继续百年大业,就像狗不理那样,人人喊打。
我不能再说了,否则就像狗不理与差评的消费者对簿公堂,我可不想背上官司。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即使百年老店不持续创新都不能存活,更何况个人呢。我们没有能力和机器赛跑,但是我们可以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情,而不是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