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沉没成本的不舍和机会成本的恐慌

沉没成本的不舍和机会成本的恐慌

作者: 枫尘垚墨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22:36 被阅读79次

    好久没有联系的老友突然找我聊天,问我最近咋样。聊的自然是近况,而他和我说的他的状况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回复好。但是,这却让我想起来前些天辉姐给我说她辞职的事儿,她从银行跳到事业单位,相比之下待遇什么的都要差了好多,可是似乎她很高兴。而又想到看过的《我在未来等你》之后,我渐渐意识到所谓的选择亦或是抉择很难只是因为纠结的东西牵绊着,结果不一定是最难。而所有的纠结只是因为对沉没默成本的不舍和对机会成本的恐慌吧。

    记得之前师哥给我分享了一篇心灵老鸭汤,是之前超级演说家里的冠军刘媛写的《我们对青春的怀念,我们至死方休》。里面谈到了一些事例,当然,后面自然是劝人不要丢掉骄傲和梦想,其实我也在思考,为什么青春会那么让人怀念,因为对于大多人的青春而言,那是做任何事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最小的时候。

    文章中的月姐上学期间彪悍无比,上班之后夹着尾巴做人伏低做小,战战兢兢,与其说是她丢掉了之前的骄傲不如说是在现实面前,她内心觉得自己已经承担不起这骄傲的成本。以前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只是应付考试,但是现在再回想起那些原理,真切的体会到之前一位前辈说的一句话,微观经济学是一门让你慢慢爱上的终身课程。以前做一件事总会觉得最好的结果会是怎样,而现在更多的是考虑要付出的代价是怎样。

    所谓的沉没成本简而言之就是已经付出不可收回的成本。我之前也是对那些促销满一百再加五十返还多少或者送多少东西很是兴奋,后来就无感了,再怎么我也无所谓。因为你发现其实可能你最开始只打算买一件物品,这就是需求,但是为了那些返还,你就会多付出一部分而其实这一部分并没有用,已然成了沉没成本,而这成本其实可能比实际需求需要付出的多得多。就好像我们宿舍之前去吃自助餐的时候总会有人提前一顿不吃一样,总觉得要去吃回来,去了之后见到或者看到有人说,饿的扶墙进,撑得扶墙出就觉得好笑。

    其实这撑得难受所承受的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只是,在沉没成本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依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就好象,一些姑娘爱上一些渣人,因为觉得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怀孕了,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更悲惨。同样的,有些人工作的很不开心,心里骂了一万遍想走人,还是头颅高高扬起轻轻垂下,然后继续忍受。尤其是在纠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没成本会越来越大,大到越来越觉得承受不起。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边际效用在递减,边际成本也就在增加。

    所谓机会成本,简言之就是得到某个东西所要失去的最大的价值。这也是纠结的一个很大问题的,就好像是要不要给心里喜欢的那个女生表白呢,不表白还能这样天天见到她,和她开个玩笑,一起吃个饭什么的,可是万一表白了,失败了,那就只能是尴尬的.....也恰若,有些人不满现在的状况可是又不敢去做选择去改变,最后就好像是祥林嫂一般的怨闷亦或是阿Q一样自我胜利的麻痹。我们都知道选择就是有成本的,所以都被劝说千万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得到一个值得的结果才好,只是,未知的时空里,哪个才是最好的结果呢?

    也许,机会成本会让人尽可能减少一时冲动的选择,因为人都会有一时冲动导致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情况,这个时候,考虑下你的机会成本,可能就会冷静下来了。但是,当做任何事情过多的去考虑机会成本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恐慌,一种什么也不敢去尝试的恐慌之中,为什么那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会爆红网络,难道不是因为他成功的做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么?

    《我在未来等你》是一个教了八年马哲的大学老师郝回归穿越回去的故事。这个人是一个除了踏实再也找不出其他优点的人,年纪越来越大,每天要上八节课,人生一点希望也没有。

    每月拿着死工资,被母亲逼着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他活了36岁才猛然发现,人生就要过完一半,竟没有做过一件主动选择的事情。原本他叫“刘大志”,因为父母离异,被母亲改了名字也无可奈何。

    郝回归觉得日子过得很没劲,并不是自己期盼的那样,但也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

    后来,他去参加外甥的百日宴,被昔日好友丑恶嘴脸气得跳脚,大打出手一番后,一个人搭出租车离开了。无意间,他捡到20年前写给未来自己的日记本,穿越回到过去,成了自己的老师。

    于是,郝回归遇见了那个热血莽撞,还叫刘大志的自己,以及天真热情的叮当,外刚内柔的微笑,高冷却又亲和的陈桐,怯弱而又执着的陈小武.......

    这里面的青春,不是无病呻吟的喧嚣,也不是好孩子坏孩子的挣扎,而是真实的你我都有的迷茫,想做却压制在心底没有做或是不敢做成的事。而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和年龄显然都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的似乎应该是叫做油腻中年男的人,回到那时十七岁.......

    我不想去评论什么这里面的人物和作者的良苦用心,我只是知道对沉没成本的依恋和机会成本成本的恐慌萦绕着平凡的我们,以至于很多时候不敢挣扎就先学会了妥协。于是90后中年危机已然甚嚣尘上。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做好不好,这样的选择会不会好,其实刘同借郝回归之口说:“有些人事情做不好,也许真是他不行,但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告诉他怎样才行。”没有人。

    其实,答案也只在自己心中而已,当我们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结论的时候,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已然让你失去了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记得之前一个前辈说的一句话,你发现那些整天叫着受不了想怎样怎样的人并不会怎样,而真正会怎样的是那些一声不吭的人。

    也许,囿于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曾经带风少年,如今踉跄混迹市井之间,做着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琐事,盘算着怎样成为自己当初最不想成为的人,为一点微末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或许,这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所以,我不想说所有的纠结都是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但是,我相信,所有的纠结都是对沉没成本的不舍和机会成本的恐慌。只是,有时候我们得尝试着改变自己,因为,经济学的一个根本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而这归根结底是时间的稀缺性。

    沉没成本让我们知道,无法回到过去,机会成本告诉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去未来拥抱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没成本的不舍和机会成本的恐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dy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