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07不出局—No.80】小心!别成为孩子眼中讨厌的三种父母

【007不出局—No.80】小心!别成为孩子眼中讨厌的三种父母

作者: 岁月莲上写诗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22:05 被阅读0次

最近,在某综艺节目中,看到汪涵说:“通过疫情期间这段时间的陪伴,我和儿子的感情急剧加深!”

他说:“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所以在疫情期间我非常珍惜这段能够心无旁骛宅家陪娃的时光。这段时间是一段非常幸福的亲子时光 ,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都是我来讲。”

我觉得,“心无旁骛”这四个字道出了汪涵和儿子“感情急剧加深”的秘密,因为他“心无旁骛“的陪伴让儿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爱。

在我们所有的互动中,我们“要么走向爱,要么远离爱”。

有谁不期望“走向爱”?只是,有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远离爱”。

          01  “远离爱”的三个雷区

1、孩子眼中的“手机父母”

有个朋友在群里说:“最近天天陪女儿学英语、做游戏、玩烘培,我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想到女儿的一句‘妈妈,不要看手机,请你看着我的眼睛’让我感到很惭愧。”

“妈妈,是手机重要还是我重要?”我似乎听到了这个小女孩渴望“被重视”的心声。

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却很差。”

你的一举一动,其实孩子都看在眼里。

也许你觉得只不过是看了一下手机而已,但是孩子的想法可能是“你没有用心陪我”,孩子甚至可能会解读成“你并不爱我”。

孩子只有觉得自己被重视,她才会形成这样的信念:“妈妈爱我乐意陪伴我。在妈妈的心目中,我是重要的。我是值得被爱的。”

记住,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2、孩子讨厌的“唠叨父母”

前几天,有个同学对我说:“这段时间,我和孩子的关系几乎落到冰点。”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说:看到孩子躺着上网课,觉得她不够认真,就忍不住提醒她上课要坐着听。

看到孩子上网课时玩手机,她觉得很生气,又忍不住唠叨要专心听课。

她说:不提醒孩子,觉得自己不负责任;说得多,孩子又不爱听,直接怂回:“不用你过度关心。”

孩子现在对她不理不睬,她因此感到伤心。

“过度唠叨”会引发孩子的厌烦情绪,所以切勿喋喋不休。

3、孩子害怕的“高压父母”

孩子的快乐、适应力与意志力的程度,和你的教育方法密切相关。

如果每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你都要反驳、斥责他,那孩子长大后终将不会快乐,只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缺乏自信心。

你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总而言之,切勿“一言堂”,最好有商有量。

          02 “走向爱”的三个方法

1、“特别时光”

“心无旁骛”地陪伴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你的爱,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你可以每天花点时间专注陪伴孩子,也可以创造一周一次的“特别时光”专心陪伴孩子。

何为“特别时光”?

“特别时光”是一段只属于你们俩且不受任何人任何事情干扰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你们做的是双方共同喜欢的事情。

如何找出共同喜欢的事情?

先各自列举自己想做的事情,再找出共同喜欢的事情,双方充分商量最后达成共识。

我和孩子的约定是到书城读书、去户外运动、看电影等等。

前天我和孩子一起去书城看书——享受属于我俩的“特别时光”,有个熟人见到我想和我聊天,我笑着对她说:“很抱歉,我现在不方便跟你聊天,因为现在是属于我和孩子的特别时间。改天我再找你”。

那一刻,我看到孩子露出了微笑。

当你每周或每天特意留出一段时间“心无旁骛”地享受只属于你和孩子的“特别时光”,你就会发现亲子关系越来越亲密。

总而言之,与其天天在“心不在焉”地陪伴,不如给孩子一段“心无旁骛”的高质量陪伴。

2、约定“规矩”

不想让“唠叨”伤害感情,你可以选择和孩子约定规矩。

例如: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上课的时候要坐姿端正、不能玩手机等等。

记得,规矩是经过你和孩子充分商量并最终确定的约定,而不是你单方面的“要求”。

如果孩子违反规矩,怎么办?

你需要做到这三点——“提醒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认真地告诉孩子怎么做,并有耐心地站在旁边看结果。”

记得,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

因为你和孩子定规矩的目的不是遏制孩子的天性,也不是打击他的信心,而是鼓励他努力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

同时也让他知道“一意孤行”与“见机行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当然,你要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遵守你们之间的约定。

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毕竟,你希望孩子是因为明晓事理而遵守规矩,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矩。

3、倾听情绪

情绪宜“疏”,不宜“堵”。

很多时候,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正是因为他的情绪没有被接纳而造成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请你用同理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

只有你不否定孩子的情绪,他才敢在你面前及时地释放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情绪没有好坏,这点也很重要。

如果你能做到引导孩子看到情绪背后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只要你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就能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爱”和“接纳”,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07不出局—No.80】小心!别成为孩子眼中讨厌的三种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go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