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作者: JENNIETAN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05:57 被阅读0次

    孟母三迁,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

           孟子家原来住在马鞍山下的凫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模仿丧葬的过程来做游戏。孟母实在看不下去了,怎么能让天真无邪的孩子每天玩这种不吉利的游戏呢,于是孟母决定搬家。这次搬到了营村,离市场很近。每到赶集日,附近的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交易,熙熙攘攘,讨价还价,非常吵杂。孟子也学到了交易时讨价还价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又开始不安了。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商人是个非常不错的职业,但是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级的职业,“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下去孩子的前途可就完了。孟母决定继续搬家。这一次孟母选择了一个学区房,房子破旧不堪,可是离邹城的学宫特别近。学宫附近都是读书人走动,举止文雅有礼。孟子也会学习到读书人良好的行为举止,这让孟母非常满意。这才是孩子成长的的最佳环境。

           孟母是个颇有远见的人,在那个时代已经充分意识到学区房的重要性了。

           孟子的母亲姓仉(zhǎng),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人。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命运颇为坎坷。孟子的父亲是个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经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为了自己的事业离开妻子,到远方闯荡,结果不久就客死他乡,留下阿仉和孟子。阿仉一个女人带着年幼的儿子艰难求存。阿仉是一个聪明好强的人,即使生活艰难,也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而且她很有一套教育方法。

           她提出了“胎教“的重要性。《韩诗外传》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她在读书环境的选择中挑剔,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可以两次搬家,要知道古代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时代,有的人一辈子也没走出过自己的村子,像孟母这样,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儿子,短时间内连续换了两次居住地,是少见的。可见阿仉的个性非常坚毅果断,也非常有勇气。

          她也时刻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好榜样。史书也记载下面的故事: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说:“给你吃!”小孩子嘛,家里又穷,可能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餐肉,这回一听有肉吃,便高兴极了,一整天都在等着母亲煮肉给他吃。阿仉当时只是随口说一句,并不是真的想买肉给孟子吃。但是阿仉知道如果这次自己反悔,孟子以后也会变成一个满嘴谎言、出尔反尔的人。所以即使再穷,阿仉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去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个痛快。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很有借鉴作用。现代的教育也强调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能随便应付孩子,否则孩子便不再信任你,孩子长大后也会变成一个和你一样不守信诺的人。

             在碰到孩子逃学的时候,阿仉没有骂没有打,而是不声不响地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这个行为彻底地吓到孟子了。因为这段锦绢的价格在当时是极为昂贵的,可以说是孟子家的经济来源,对母亲还有孟子都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母亲竟然毫不犹豫地剪断了!这相当于我们现在把一叠一百元的人民币撕烂的效果。但在孟子的教育面前,钱财一点都不重要。阿仉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其实在这个故事中,除了教育孩子逃学这件事的方法上,我还很佩服孟母的不吝钱财。在孩子的教育面前,任何钱财都是不足一提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面前,也应该以孩子的教育为重,钱财身外物而已。

    孟母阿仉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贤母之一,爱孩子从不溺孩子,温柔而不失严厉,淳淳善导而非打骂,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孟子有这样的母亲,实乃人生之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母三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jcfftx.html